歐洲領導人傾向於和中國發展合作,儘管有美國的壓力

© AP Photo / Andy Wong歐洲領導人傾向於和中國發展合作,儘管有美國的壓力
歐洲領導人傾向於和中國發展合作,儘管有美國的壓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03.2023
關注
評論
西班牙和法國領導人將趕赴中國發展經濟合作;西班牙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或對北京和布魯塞爾之間的交流與對話產生有利影響;因美國行動削弱了歐洲經濟,歐洲對中國市場的需求正在增長。
3月30日,是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訪問的第一天。4月初,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對中國進行訪問,屆時將邀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此舉表明,法國領導人願與歐盟以同一種聲音與中國對話。這讓人想起2019年3月末,中國國家主席訪問巴黎期間,同期與三位歐洲領導人見了面。當時,馬克龍邀請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出席。馬克龍曾有過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同時訪華的計劃,但德國政治家讓法國領導人失望,並未邀請他前往北京與中國領導人談判。
可以期待,西班牙和法國領導人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與中國領導層的會晤內容將是豐富的,以此調整雙邊關係,為中歐關係定風向。西班牙將為中歐合作發展做出獨特貢獻,今年下半年,該國將任歐盟輪值主席。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伊別利茨基中心主任、俄聯邦外交部莫斯科國關學院外交教研室副教授伊萬·波波夫在接受衛星通迅社採訪時表示,服從布魯塞爾的決定可能會影響西班牙的對華政策,但在經濟方面,佩德羅·桑切斯將主張發展與北京的關係。

他說:“目前,盟國紀律性仍深深根植於所有主要歐盟政客的腦海中,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不例外。儘管有布魯塞爾牽制、北約成員身份以及來自華盛頓的壓力,西班牙仍有獨立的政治獨立性。西班牙人在經濟上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他們將竭力維護。正因為如此,桑切斯才訪問中國。習近平訪問莫斯科後,歐洲領導人齊聚北京並非偶然,他們明白美國要求與中國脫鈎斷鏈給歐洲造成的窘境。但經濟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從這點出發,桑切斯起碼要嘗試,在北京談判能獲得正面的結果。客觀上,將促進中國與歐盟關係的發展。”

專家伊萬·波波夫強調,西班牙相對“偏遠”,其利益與歐洲老國比如法國、德國、荷蘭和比利時的目標是有差距的。

他說:“西班牙人不想與中國斷絕經濟關係,他們將成為最後一個支持此政策的國家。當然,如果歐盟立場統一,他們將不得不遵從西方集體的意志。暫時看,他們的政治路線與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並不一樣。遺憾的是,很難說歐盟在對華關係方面將是理性的。歐盟很多小國,比如在布魯塞爾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他們的表現令人矚目,不僅有立陶宛、波蘭、捷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大多數玩家,其中包括西班牙這個歐盟第四大國,都將不得不‘夾起尾巴’。但這是暫時現象。事實上,無論是桑切斯還是馬克龍,都將尋找與中國合作的共同點。”

博鰲論壇2023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03.2023
博鰲論壇2023
中國外交部:新加坡、西班牙等國政府首腦將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並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楊勉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西班牙與中國關係良好,該國客觀看待中國,因此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將對中歐關係起到正面影響。

他說:“雖然該職務的地位不是特別高,但西班牙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努力推動中歐關係的發展,比如在一些中國事務上斡旋,緩和中歐之間的矛盾。在歐盟國家中西班牙對華態度相對友好,近年來中西關係也發展順利,兩國間經濟人員往來頻繁。畢竟西班牙與中國的關係還算正常,對華看法也較為客觀。即使有時基於集團政治的需要,在意識形態問題上會發表對中國不利的言論,但總體上西班牙沒有做出有損中西關係的具體行為。

而且在一些國際問題和內政問題上,西班牙與中國也有或相同或相似的觀點,比如在國家統一問題上。另外,目前法德作為“雙駕馬車”,是歐盟的主要發動機。而西班牙加入歐盟較晚,經濟發展略差,相對而言也不是歐盟的核心國家。不過西班牙從人口和面積的角度來看,也不算是小國,在歐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西班牙出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的言論,歐盟也需予以重視。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今後在中歐關係發展中或能發揮化解分歧的作用,為中歐關係營造良好的交流對話氛圍。”

專家伊萬·波波夫認為,西班牙國內局勢,將推動桑切斯尋找與中國發展合作的新機會。

他說:“今年是西班牙的大選年,5月份將舉行地方選舉,12月中旬將舉行議會選舉。桑切斯的地位並非牢固,因此,他將緊隨右翼的人民黨。完全有可能出現政府更迭,因此,桑切斯現在需做讓選民感興趣和有吸引力的事情。而且,西班牙反華和反俄情緒僅在專家層面,並非是多數,通常在媒體中。普通選民對與中國接觸興趣巨大,首先是中國有很多遊客可到西班牙來。與中國發展務實合作,對西班牙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巴黎與法國外交和歐洲事務部長凱瑟琳·科隆納握手。2023年2月15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6.02.2023
歐洲客觀上依賴中國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認為,歐洲需要與中國發展互利合作,儘管美國在破壞其經濟。

他說:“當前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面臨不小壓力。一方面美國借俄烏衝突削弱俄羅斯的同時,高價向歐洲出售天然氣,增加了地區生活成本,特別是民眾面臨生活物價上漲壓力。在美國削弱歐洲經濟實力的背景下,歐洲若想在經濟上有所作為,無疑非常需要中國市場。2022年下半年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拿下千億訂單。”

王志民所長指出,法國與中國合作是有潛力的,馬克龍訪華或有助於找到這些潛力。

他說:“馬克龍多次表達想要訪華的意願,顯然也是有這一需求。歷史上中法關係一直發展較為順利,沒有出現重大波折。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政府間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隨後在中方提出第三方市場合作概念後,雙方又簽署了相關文件,實現了‘1+1+1>3’的效果。作為歐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馬克龍若能實現訪華,對於中法關係和中歐關係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王志民認為,中國與法國和歐盟鞏固技術合作,有助於對衝和美國對抗造成的風險。

他說:“中國實現產業升級也離不開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包括法國在內歐盟的技術與中國市場互補性非常強。同時在美國打壓中國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加強與法國和歐盟合作,也能夠對衝中美博弈的僵局。”

中國希望歐洲人獨立,傾向於和以歐洲人身份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對話,而非像宣揚的與歐洲-大西洋團結原則的政治家對話。在北京會談時,當然會談到歐洲戰略自主的必要性,中方也會談到在不受干涉和不受第三方壓力的情況下,有必要構建中歐關係。這首先符合歐洲人的自身利益,也有助於他們與中國的互利合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02.2023
中國與美國矛盾加劇,正重啓與歐洲的關係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