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鋰的價格自今年年初以來幾乎翻了一番,總部設在四川的中國公司已給澳大利亞一家採礦公司將要運送的金屬預付了一筆款項。此筆交易價格僅為1500萬美元,數額不大,但《福布斯》文章的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兩個貿易夥伴間的口水戰逐漸降溫的幾個跡象之一。《福布斯》還注意到另一個最近簽署的協議——一家中國公司以1億美元購買了一家在澳大利亞北部實施鈦礦石項目的澳大利亞公司50%的股份。還有一個政治層面上的暗示:凍結了的中澳關係可能開始解凍——南澳大利亞州馬瀟州長決定出席中國在州府阿德萊德領事館的正式開館儀式。
《福布斯》提醒道,儘管相互指責,但中國和澳大利亞仍然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商品和服務往來不斷,主要是來自澳大利亞的礦產和來自中國的製成品。
半島電視台稱,新任命的台灣國防部門負責人邱國正在立法院講話時強調,台灣加強了在有爭議的南海地區的駐軍。然而,更令人感興趣的消息是,美國已批准出口敏感技術以用於台灣新型潛艇的建造。去年11月台灣開始建造8艘攻擊級潛艇,首艘預計將於2024年完成。半島電視台援引的另一報道也很有趣——它預言拜登進入白宮後北京-華盛頓-台北三角關係的複雜變化。邱國正說,由於新政府在華盛頓上台,從美國購買軍事武器(島上武器的主要來源)並未受到影響,並將繼續下去。
如果說中國在芯片生產方面仍落後於美國——儘管也在積極努力走在前列,但在運輸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實際上已經贏得了中美之間的競賽。在美國媒體上很少見到要向中國學習的建議,因此在道瓊斯(Dow Jones)支持的受歡迎的金融網站巴倫(Barron's)上的文章尤為令人驚訝。此文專門介紹了美國可以從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經驗中學到的東西。文章寫道,由於美國擁有發達世界中最差的基礎設施系統之一,目前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中國明白,要成為全球經濟大國,它需要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中國實施了一個多階段的投資項目,以建設數千英里的公路和鐵路。從1992年到2011年中國平均每年在交通、社會和數字基礎設施上的投資佔GDP的8.5%。毫不奇怪,基礎設施發展的這個時期恰逢國家快速增長之時,並為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實力奠定了基礎。
文章為拜登政府提供了三個教訓。首先,中國發展基礎設施作為其產業政策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建設出口系統的動靜脈是其首要任務,這有助於提高中國的貿易潛力。其次,基礎設施不僅限於交通運輸。除了道路和橋梁,中國還成功開發了數字基礎設施以及市政基礎設施,例如污水處理和供水系統。最後,中國目前的基礎設施發展階段包括“綠色經濟”原則。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