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談第一個話題。據路透社報道,國民黨新任主席朱立倫承諾首先與中國大陸恢復對話。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上台後,兩岸關係開始惡化。去年國民黨在台灣領導人和立法院選舉中落敗。來自對手的民進黨人努力說服島上民眾,投國民黨的票無異於投給中國大陸。台北前市長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後表示,國民黨的政策不會是民進黨的“軟化版”。換言之,國民黨新任主席承諾對與大陸的關係採取完全不同的方式。具體來說,朱立倫表示,國民黨將努力與中國大陸建立溝通渠道和交流平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電賀朱立倫獲勝。路透社指出,習近平和朱立倫曾於2015年在北京會面。當時朱立倫承認台灣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各方對這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釋。去年輸掉選舉後,國民黨內部對黨的未來政治發展一直存在嚴重分歧。路透社最後指出,朱立倫承諾他將領導國民黨團結起來,消除所有分歧。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 CNBC 報道稱,中國不太容易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但仍然申請加入是對抗美國的明智之舉。值得注意的是,CPTPP 源於 TPP——一個最初旨在對抗地區影響力日漸增強的中國的貿易組織。中國要加入CPTPP,必須得到該組織所有11個成員的同意。近年來北京與一些CPTPP成員的外交關係明顯惡化。此外,中國在使其立法符合該組織統一規範方面可能面臨困難。例如,CPTPP 允許免費跨境數據交換,而中國最近通過的數據安全法禁止此類自由交換。要加入 CPTPP,中國必須限制對國有企業的補貼,並使其勞動和環境立法符合該組織的標準。即使在程序上也不會容易。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可能會阻止中國加入 CPTPP,因為這些國家害怕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然而中國加入CPTPP的願望能否實現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這證明瞭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美國的影響力正在下降。在華盛頓專注於安全問題並締結一些協議(例如 AUKUS)的背景下,中國正將精力集中在經濟和貿易。可見,中國申請加入CPTPP是針對美國的明智之舉,旨在轉移全球對地區安全問題的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在經濟問題上。 CNBC最後指出,很明顯美國再次只是對具體事件做出反應,而不是主動提出發展議程,中國已成為決定事態主要發展方向的國家。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