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徹底改變了拉美和亞洲之間的貿易和物流關係

充滿自信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坐在前排中央,旁邊是秘魯總統迪娜·博魯阿爾特。美國總統拜登則一臉冷漠而迷茫的樣子站在中國和秘魯領導人的身後,實際上是距離他們最遠的地方,並被擋在其他國家元首之後。 2024年秘魯APEC峰會的這張官方照片不僅表明瞭對中國領導人的格外關注,也強調了中國與拉美的親密關係。它還說明瞭美國在該地區的外交和經濟存在的萎縮。眾所周知,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將該地區視為有其獨特的影響力區域。
Sputnik

中拉合作助推“全球南方”國家迅速崛起

習近平2013年首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六次出訪拉美地區,先後訪問過11個國家。這個數目超過了最近三任美國總統同一時期訪問拉美次數的總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宋均營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拉關係發展迅速,特別是疫情後恢復線下外交以來,密切的高層交往對中拉關係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

宋均營專家說:“2024年延續了去年以來中拉高層交往熱絡的勢頭,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元首外交引領中拉關係再上新台階。2024年不僅拉美國家的很多領導人到訪中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主席赴秘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赴巴西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並對秘魯和巴西進行了國事訪問。在此期間,習主席還與拉美多國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可以說元首外交不僅提升了中國與秘魯、中國與巴西的雙邊關係,同時也促進了中拉的整體合作,為推動全球治理髮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 ‘全球南方’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中拉攜手有助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共同發出響亮的南方聲音,貢獻南方智慧。”

專家:中國在南美市場擁有與歐盟競爭的優勢

中拉務實合作長足發展是2024年的主要成果

宋均營專家指出,回顧2024年,中拉關係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突破。宋均營專家接著說:“比如,作為中拉關係的壓艙石,中拉經貿關係進一步深化,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而且中拉不僅實現了貿易額的增長,貿易結構也在不斷優化,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提升,整體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同時,通過推動實施與拉美多個國家的自貿協定,中國還可以擴大對拉美特色產品的進口,為拉美的經濟復蘇作出貢獻。此外,中拉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也展開了各種務實合作。眾所周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拉美地區的標誌性項目之一、拉美地區新的樞紐港和太平洋門戶港—錢凱港今年正式開港運營,習主席訪問秘魯期間也以視頻方式出席了開港儀式。除大型旗艦型項目外,中拉還展開了很多‘小而美’的項目,在人文、旅遊等多個領域也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

2024年為中拉關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25年將是中拉論壇正式運行10週年, 中方或將主辦下一屆中拉論壇會議。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國與拉美地區關係即將迎來新的 ‘高光時刻’ 。

宋均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在美國保護主義抬頭之際,中國支持全球自由貿易

危地馬拉和巴拉圭能否拿出擺脫台灣“金元”外交牢籠的勇氣?

2024年一些政治和經濟因素不斷施壓危地馬拉和巴拉圭當局,讓其支持台灣。而這無疑剝奪了這兩個國家為了自主發展而與中國大陸充分互利合作的機會。宋均營專家就此評論道:“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近年來中國在拉美地區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一些過去台灣所謂的‘邦交國’選擇與中國大陸建交,反映的正是這一共識。當然,目前拉美確實還是台灣所謂‘邦交國’較為集中的地區。一方面這與台灣在此經營多年有關,通過‘金元外交’手段與這些國家的既得利益階層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讓他們需要考慮現實利益。另一方面也有美國因素的影響,美國通過各種方式施壓並反對他們與中國大陸建交。”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近期與中國大陸復交和建交的一些拉美國家確實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發現了更多發展機遇。中方也通過推動高質量共建 ‘一帶一路”’、落實三大全球倡議,為這些國家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就尚未建交的國家是否有望與中國大陸建交而言,我們只能說各個國家有自己非常微妙的國內政治形勢,我們也注意到這些國家的有識之士也發出了支持同中國大陸建交的聲音。對此中方也要放寬心態,保持自信,畢竟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中國大陸建交已經是國際共識,也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我們希望這些尚未建交的國家的領導人和政治勢力能夠認清這一基本道理,從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利益出發,做出正確的、符合歷史潮流的選擇。

宋均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美國在南美貿易競爭中落後於中國

2025年台灣的加勒比盟友數量或將減少

2024年中國與加勒比國家保持著密切政治接觸,包括同蘇里南、多米尼加聯邦、安提瓜和巴布達以及牙買加等國。這些接觸既表明瞭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也表明瞭這些國家對與中國發展合作的興趣日益濃厚。不過,該地區的四個小國仍然處於台北政治影響力的範圍內,而台北在那裡的存在是美國積極遊說的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表示,不排除其中一些國家最早可能在2025年外交轉向中國大陸的可能性。
徐世澄專家說:“在加勒比地區四個與中國未建交的國家中,中國在海地有貿易代表處。目前海地政局動亂,前總統被殺害後,總統選舉一再推遲,過渡政府委員會予計明年舉行大選。我認為,中國與海地建交恐怕要等海地選出總統之後,不過明年海地能否舉行總統選舉,現在還不確定。至於其他聖盧西亞等三國,與古巴關係不錯,與中國也有經貿往來,明年是有可能與中國建交的。此外,明年將在北京舉行第四屆中國一拉共體部長級論壇,中方會邀請所有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包括7個未建交國與會。”
阿根廷同中國保持合作夥伴關係對於阿未來發展是種雙重保險

阿根廷給拉丁美洲的教訓

2023 年 11 月阿根廷發生了政治變革。新總統哈維爾·米萊草率設置意識形態和政治障礙,可能會阻礙與中國傳統上的互利合作。到2024年11月他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改變。在秘魯APEC峰會期間,中國和阿根廷領導人舉行了會晤。其成果之一是就哈維爾·米萊可能於2025年初訪華達成一致。在拉丁美洲,政治鐘擺往往會嚴重破壞某個國家的內部政治局勢,導致最終在與中國合作問題上經常做出草率、魯莽的決定。
安徽大學拉美研究所所長範和生表示,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的轉變應該能讓拉丁美洲受到很多啓發。
範和生專家說:“首先,這說明瞭在國際關係中,立場和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國家可能會調整自己的對外政策,以更好地適應國家利益和國際環境。所以,拉美國家在處理與中國等國家的關係時,也要保持靈活性和務實性,不要過於僵化或極端。”

其次,米萊總統的轉變也表明瞭,合作才是共贏的基礎。無論之前有過甚麼分歧或不友好言論,只要雙方都有合作的意願和誠意,就能找到共同點和合作的空間。這對拉美國家來說,意味著要摒棄意識形態的偏見,以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推進對外合作。

最後,我認為這也提醒了拉美國家,要重視與中國等大國的關係。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與中國的合作對於拉美國家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因此,拉美國家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要更加謹慎和理性,不要因為一時的政治變動而影響了長期的合作和發展。

總之,米萊總統的立場轉變,給拉美國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和啓示,希望它們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好地推進自己的對外政策和發展戰略。

範和生
安徽大學拉美研究所所長
中國正在研究一項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修建鐵路的提案,該鐵路將始於秘魯的錢凱港。玻利維亞、巴西等南美國家迫切希望盡早啓動該項目。已經討論了數年。2025年在中方參與下,有可能將提出實施該跨境項目的更新了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支持南美和亞洲之間的貿易發展。
巴西加強對華貿易,抵制西方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