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創新高,就業市場如何應對?

2025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222萬,再創歷史新高。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企業縮減招聘、崗位競爭愈發激烈,畢業生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政府和高校可以採取哪些措施緩解壓力?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了中國專家與學生,深入探討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的現狀與應對之道。
Sputnik
據統計,2025屆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這給中國就業市場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李長安教授指出,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確實對就業市場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從當前的就業形勢來看,青年就業已經成為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他說:“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主要原因在於高校畢業生的素質、技能和知識,與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存在許多不匹配之處,從而導致了結構性的就業難問題。”
中國年輕人流行搞副業:背後有哪些驅動力和挑戰?
就業市場的變化對許多高校學生產生了較大影響,生活在深圳的一名經管專業研究生對此深有感觸。他向衛星通訊社表示,部分企業在校園招聘中大幅縮減甚至取消了相關職位的招聘。
他說:“現在的就業市場確實競爭壓力很大。一方面,應屆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許多崗位的招聘需求明顯縮減。我們這個行業的核心崗位本來就不多,現在行情不好,許多企業直接不再招聘了。大家普遍感受到就業的壓力非常大。”
而尚未面臨找工作的高校學生也同樣感受到了就業壓力。一名在鄭州讀大二的法律系學生李燁表示,他們已經瞭解到當前就業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為此,老師們正在積極組織學生尋找實習機會,同時鼓勵他們準備考研、考公務員等,通過多種途徑為未來的就業問題提前做好準備。
她說:“我們很多同學在大一暑假就開始找實習了,也有很多同學在準備考研、考公,因為大家現在都知道找工作不容易,尤其是我們法律專業競爭特別激烈,畢業生人數多,崗位飽和度已經很高了。而且,現在很多人找實習是為了獲取經驗,對實習工資並不在意。在競爭很大的情況下,不僅正式工作難找,就連好的實習門檻也跟著提高了。”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中國政府和高校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國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11月14日聯合召開工作會,部署做好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實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和服務體系建設行動”。據介紹,9月以來各地各高校已開展招聘活動5.5萬場,提供崗位信息1093萬條。
對年輕人而言,買房是人生目標還是一種選擇?
在教育方面,高校也正在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調整專業設置等方式,努力提升畢業生的市場適應性。
對此,李長安教授進一步提出了具體建議:“第一,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在穩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出台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通過穩定市場主體來擴大就業機會。第二,政府通過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例如,一個人創業可以帶動多個人就業,從而進一步緩解就業壓力。第三,鼓勵大學生到基層、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就業,這既有助於緩解就業壓力,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
李長安教授指出,教育體系與就業市場的不匹配問題是導致結構性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勞動力市場來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通常滯後於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變化,這導致了二者之間的脫節。
針對就業市場的挑戰,李長安教授強調,完善勞動力市場結構與調整教育供給之間的平衡是關鍵。通過政府、企業和高校的多方努力,預計能夠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並為未來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機會。
對此,他提出建議,“第一,鼓勵高校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實現人才培養的市場化,使畢業生的知識和技能更符合市場需求。第二,政府積極推動職業技術院校的發展,完善終身教育和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以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第三,賦予高校更大的專業設置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技術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靈活調整課程和專業設置。第四,鼓勵大學生及其家庭認識到職業技能的重要性,通過職業技術院校學習的技能,也能在勞動力市場上取得顯著的競爭優勢,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受訪者劉先生表示,學校正在積極為學生提供支持,以緩解就業難題。例如,就業指導老師會在群里發佈實習信息,還有同學每天分享更新的實習機會。此外,學校還組織線上校友就業分享會,幫助學生獲取實習內推機會,並努力爭取實習結束後能成功留用。
俄羅斯作為留學目的地:高質量教育與豐富生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