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台積電曾向其他中國客戶供應芯片,看似與華為無關。然而,在得知自己產品最終落入這家中國通信巨頭手中後,台積電立即停止了供應,並告知了台灣和美國的監管機構。
有趣的是,與台積電有關的醜聞是在美國大選前被曝光的。於此同時,各政治層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民主黨參議員馬克·沃納已經要求拜登政府承擔責任,指責相關機構無法確保遵守美國法律;西方媒體和分析人士開始“七嘴八舌地”指責企業和政府未能遵守合規程序並缺乏相應監管。
儘管這個問題在大選前夕已經淡出了媒體關注範圍,但實際上,半導體行業專家仍多次強調指出美國限制措施的荒謬之處。例如,美國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供應半導體技術的禁令只適用於使用美國勞動力生產的產品。因此,同樣是美國的“泛林“集團公司(LAM Research),它向中國出口其馬來西亞工廠生產的產品是完全合法的。
試圖切斷中國獲得芯片的渠道可以合理地被看作就像有人認真地試圖用漏勺打水一樣。是甚麼阻止中國半導體產業集群相互交換從美國完全合法獲得的商品和技術?有非常多具體的例子。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將其生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生產受美國限制的先進芯片,另一部分生產前幾代芯片,但不難猜到,這兩種形式上獨立的生產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
實現限制的唯一方法是停止向中國供應美國產品和技術,但這更有可能會扼殺美國企業,因為美國企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的“科磊”公司(KLA)和其他一些製造商近40% 的收入來自中國。與此同時,為了技術不受外國合作夥伴的限制,中國正積極發展自己的技術能力。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取得了好成績。與英偉達的相應芯片相比,華為同樣的人工智能處理器的採購量要大得多。
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在立法機關的壓力下,新一屆美國政府很可能會加大對科技行業的限制力度。然而,企業將像以前一樣會試圖尋找合法方式來規避這些限制。儘管兩岸關係緊張,但台灣不想失去龐大而充滿活力的大陸市場。實質上,貓捉老鼠的遊戲仍將繼續。中國從自身出發,將在不偏離全進口替代這一主要目標的情況下,使這場遊戲對自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