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反映其深層恐懼,但仍難阻中國科技發展

© Depositphotos.com / Sdecoret專家: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反映其深層恐懼,但仍難阻中國科技發展
專家: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反映其深層恐懼,但仍難阻中國科技發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10.2024
關注
評論
美國財政部28日宣佈對美企和個人投資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施限制,以防止美國資本和技術助力中國關鍵技術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的限制反映了其深層恐懼,但切斷技術交流只會損害其自身進步。中國的技術發展依賴自力更生,美國的“斷臍”戰略無法阻擋中國科技的崛起。
美國財政部的聲明中提到,對於一些沒有那麼先進的技術投資,投資者也需要通知財政部。據瞭解,受限制的技術包括三個類別: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

劉志勤對此表示:“美國的限制措施反映出其對中國技術發展的未來潛力恐懼很深,特別是擔憂中國在量子技術、微電子和人工智能領域後來居上的發展勢頭,這也是導致美國近來對華政策有些失常失態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2023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就簽署了第14105號行政命令——“解決美國在受關注國家對某些國家安全技術和產品的投資問題”(出境命令),限制美國在特定敏感技術領域對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投資。該“對外投資禁令”描述了受關注國家通過利用美國投資中的無形利益(如管理援助、市場准入、融資機會等),加速開發敏感技術,這可能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2024年9月,總部位於華盛頓的非營利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佈報告稱,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的限制措施對遏制中國AI發展效果有限。報告指出,中國憑借強大的學術基礎、創新力和國家資金支持,成為美國在AI領域的主要競爭者。
報告援引喬治敦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的研究報告稱,2017-2022年中國AI論文發表量居全球首位,超過23.4萬篇。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2014-2023年中國生成式AI專利申請數量為美國的6倍,全球十大專利申請者中中國佔六席,儘管美國在專利質量上依然優於中國。此外,2022年中國頂尖AI研究人員的全球份額從2019年的29%擴大至47%,表明中國在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劉志勤指出:“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採取各種限制,將一切與技術二字沾邊的領域都納入限制範圍,企圖阻止美國企業和中國在技術、人員、資金方面的交流,以達到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然而實際上這種行為是非常不理智和不人道的,我們也常把‘美國反華和遏制中國發展’比喻成‘搖頭丸’,即每當美國自己出現問題時,就依靠吃‘搖頭丸’來緩解焦慮和症狀,結果就是最終只會損害美國自身的科技發展和進步。畢竟根據統計,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專利申請和論文發表數量都處於全球領先,在部分領域甚至還超越了美國。所以僅依靠限制是解決不了美國技術落後的問題,也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勢頭。”

近年來,隨著美國風險資本的撤出,中國政府大力扶持國內的人工智能產業。

劉志勤進一步解釋道:“美國採取所謂的‘斷臍’戰略,以為通過切斷與中國的技術交流就能夠使中國失去來自美西方的‘技術營養’,讓中國的技術發展枯竭走向衰敗。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完全是不科學的,也無法達到美國的預期目的。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依靠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發展起來,是要立足於發展自身的實力和潛力,儲備自己的技術和人才。”

在10月29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對美方發佈的對華投資限制規則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29日也發佈聲明,強烈反對美國因政治利益而以各種藉口,刻意針對國家及香港特區,破壞正常的投資貿易活動,破壞自由市場和經濟秩序。美國將自食其果,尤其從與香港的雙邊貿易多年來所賺取的貿易順差將受影響。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國若一味採取‘斷臍’政策,反而可能激發中國加速發展自主AI技術,並在更多領域取得突破。因此,美國不如尋求合作,實現共贏。

劉志勤稱:“美國自二戰以來的快速發展源於從其他國家掠奪人才和技術,如果當時國際上也對美國採取‘斷臍’政策,美國後來所有的發展都將是無米之炊。對此相信美國自己也是非常清楚。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應該反省自身的發展歷程,採取正確友好的態度與中國合作發展。”

美國禁止在美人員從事半導體、量子技術和人工智能交易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9.10.2024
美國禁止在美人員從事半導體、量子技術和人工智能交易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