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輕人下班後開始搞副業”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突破2億。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年輕人表示,他們尋找副業的主要原因是不斷增長的經濟壓力和對個人發展的追求。
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周曉說:“現在的生活壓力確實比較大,很多人希望通過副業多賺些錢來改善生活,同時也為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增添一些安全感。畢竟未來的收入預期可能並不是十分穩定,通過副業增加收入可以讓自己更有底氣。”
她還表示,年輕人越來越流行做副業也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她說:“信息的增加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機會,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提升其他技能,也許有一天能夠換個賽道。在過去,相對來說,這樣的機會或信息較少。”
發展副業的年輕人也被稱為“斜槓青年”。這一稱呼來源於在名片的主業後加斜槓,再標注副業的寫法。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武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斜槓青年”們的副業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收入,也為他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滿足。
胡小武指出,“通過發展副業,年輕人實現了更多的人生價值。在增加收入、服務他人的時候,青年人實現了滿足感和成就感。發展副業也可以增加社會交往面,對於擴展社交圈或朋友圈有直接的增益,也是‘脫單’的一種機會。發展副業還可以讓自己擺脫上班、下班、宅家的兩點一線的乏味生活,這對於青年人的身心健康、社會交往、擺脫城市的孤獨感、原子化個人都有積極功能。”
正如專家所說,不少獨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正在通過副業來對抗生活中的孤獨。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成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喜歡在週末去爬山,因此也結識了不少將組織登山活動作為副業的人。
她表示:“許多人選擇興趣導向的副業,比如爬山愛好者會組織登山隊,這不僅讓他們獲得成就感,還可以認識新朋友。我經常參加登山活動,有時是徒步,我們還會去周邊城市旅行,這種建立在興趣愛好基礎上的友誼非常簡單,也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很多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壓力。”
儘管副業帶給年輕人很多好處,但也並非所有人對副業抱有同樣的熱情。許多人發現,做副業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來自互聯網公司的韓女士表示,由於主業已經耗費了她大部分精力,且工作量不穩定,再搞副業可能會把自己“累垮”,所以她對做副業的興趣不大。
韓女士認為,做副業應選擇那些對未來發展有幫助的,而不是分散精力的。她建議,在空閒時間學習一些有助於未來發展的技能,比如學習外語。她補充道:“副業並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要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此外,北京的周曉也表示,雖然現在關於做副業的討論很多,但如果真正去嘗試,會發現實現起來並不容易。
她提到:“我自己曾嘗試過做翻譯工作,但現在的薪酬甚至跟十年前一樣。雖然可能賺到一點錢,但付出的精力非常多,尤其是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還要動腦,確實讓人感到疲憊。因此,對於年輕人而言,在搞副業時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壓力過大。”
青年人對副業的熱衷反映了當今社會的多重變化。胡小武指出,青年人的“斜槓化”是大城市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特徵決定的,有需求又有青年人的服務供給,這實現了大城市生活的豐富性。
他指出,“在互聯網時代,服務供需鏈接的便利性為青年人發展副業提供了方便的平台和機會。青年人發展副業實際上也是一種勞動力市場中的零工經濟模式,能夠為就業市場的多元化、多樣性、豐富性帶來積極影響。在經濟下行週期,‘斜槓青年’發揮的零工經濟作用既有助於幫助青年人提高收入,也為市場帶來了更靈活的服務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實現了雙贏或多贏。當然,青年群體各種不同的副業形態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律,合理收費,誠信經營,成為自覺自律的‘斜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