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委託”是甚麼?
Cosplay指的是“角色扮演”,扮演的對象通常來自動畫、漫畫和電子遊戲。扮演者會特意穿戴相似的服飾,並配合道具、化妝造型和身體語言來模仿這些角色。而“Cos委託”則起源於這一文化。一般情況下,參與者付費請委託人扮演自己喜愛的“二次元”角色(即動畫、遊戲或漫畫作品中的虛構角色),陪伴他們度過一天的約會。
抖音博主“甜饅頭頭”告訴衛星通訊社, “Cos委託”服務的參與過程通常包括幾個步驟,參與者約委託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心中已有了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見面的動漫角色,主動尋找合適的委託老師;另一類則是在遇到心儀的Coser後,決定進行委託。
參與者通常通過小紅書、閒魚、抖音等平台尋找Coser,也可能在各類線下活動中結識。大多數Coser會在個人主頁上發佈“委託條”,其中包含價格、可扮演的角色以及個人信息、照片等。參與者可以要求查看未修圖的照片,以確保對方的形象符合自己的期望。
一旦達成共識,參與者需提前預約,大部分Coser的檔期需要提前預定。通常,參與者需支付約20%的定金,以確保雙方的權益。“甜饅頭頭”提到:“如果臨時取消,定金通常不予退還,因為這也是對Coser的一種保護。”
在定金支付後,多數委託人會請單主填寫一份個人喜好問卷,以便在委託當天能更融洽地與單主相處。
甜饅頭頭說:“雙方會擬定委託當天的行程,有些委託老師會貼心地與單主一起做攻略。有的委託老師會在委託前一天就開始進入角色,與單主聊天。委託當天,基本所有的開銷都由單主承擔。委託結束後,單主需要支付尾款。有些委託老師還提供一兩天的售後服務,幫助單主緩解結束後的‘情感截斷期’。”
“‘Cos委託’更像是一場圓夢之旅”
“甜饅頭頭”表示,“Cos委託”最吸引年輕人的地方在於它能滿足某些情感需求,打破二次元和三次元(生活中現實的世界)的界限,實現人們對二次元世界的幻想。這更像是一場“圓夢之旅”。
她還強調,每個人對自己喜歡的角色寄託的情感不同,因此約委託時滿足的情感需求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可以分為友情向、戀愛向、親情向等。雖然大家常見的委託多是少女遊戲里的角色,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體驗戀愛的項目,但實際上,委託能帶來的遠不止“戀愛體驗”,它更像是一場“心靈療癒”。
她舉例說:“我的朋友是一位委託老師,她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單主約了女性向遊戲《代號鳶》中的男主角袁基。大多數玩家都是把袁基當作戀愛對象來體驗,但這位單主卻在袁基身上看到了已故哥哥的影子。袁基對待弟弟們的方式與她哥哥非常相似,因此她約了袁基的委託,希望能像袁基對待弟弟們一樣帶她玩,她想再次感受到哥哥的愛。聽到這個故事後,我深受觸動,‘啊,原來委託還能帶來這樣的感受。’因此,我認為‘Cos委託’的潛力是無限的,遠超我們的想象,帶來的效果也可能比我們預期的更加精彩。如果‘Cos委託’能讓我們喜愛的二次元角色走進現實,陪我們度過一些美好瞬間,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為甚麼不去體驗呢?”
心理分析師肖雪萍告訴衛星通訊社,“Cos委託”服務的流行反映了年輕人對建立情感連接的強烈需求。通過提供與虛擬角色進行真實互動的機會,“Cos委託”讓他們有機會與“理想化人物”進行現實接觸。
她說:“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對於進入真實的關係有一定的恐懼和困難,因此他們更願意退回到自己理想化的幻想中。幾十年前,也有人愛上電視劇中的角色。只不過當年的電視劇角色是由真人扮演的,而二次元角色是由動畫製作的。儘管角色是虛構的,但人們對他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是真實的。”
未來的發展趨勢
肖雪萍還強調了這一新興服務中目前存在的潛在問題。她指出,需要建立相應的倫理和法律約束,以保護參與者的權益。未來,“Cos委託”服務有望推出更多專業化的委託平台。
她說:“理論上來說,這種現象的發展應該有道德規範。然而,由於這是一個剛剛出現的新現象,也許我們的法律法規還沒能及時跟進,但這其中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應該有倫理和法律方面的約束,否則在與扮演角色的人約會時,顧客對扮演者產生依戀,對方利用他人的依戀來獲取更多的錢,這其中存在倫理風險。未來,隨著需求的增加,可能會發展出專門的‘Cos委託’職業,就像心理咨詢師一樣,可以為買家提供情感上的滿足。如果將來從業人員增多,可能會發展出相關的政策規定和倫理條款,但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