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的消費理念:更注重精神生活與品質體驗

近期發佈的《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顯示,儘管中國年輕人在整體消費上更加理性,但在飲食、旅遊和精神消費方面,他們仍願意花更多錢追求高品質。受訪的年輕人告訴衛星通訊社,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他們更重視享受生活,而非單純關注買房和買車。同時,專家也指出,在面對經濟壓力時,年輕人更注重性價比與實用性,未來這種消費理念的變化將對經濟帶來機遇與挑戰。
Sputnik
近期,中國新聞週刊發佈《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報告》(簡稱《報告》),數據解讀年輕人“錢都花哪兒了?”。《報告》收集了來自中國不同城市、16-40週歲年輕人的7725份有效問卷,主要圍繞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兩大板塊,就食品飲料、文化旅遊、運動健康、服飾美妝、數碼家電等與日常消費及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幾大門類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出“年輕人十大生活與消費趨勢”。
《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波動、復蘇緩慢。在這一背景下,年輕人在消費上正在變得更加理性。一是精打細算,在影響買單的各種因素中,“折扣的吸引力足夠大”為46.7%的人所選擇;二是精益求精,在寧願多花錢也不願降低品質的日常消費里,73.5%的受訪者同樣選擇了飲食。排第二位的是旅遊,36.1%的受訪者選擇“出門就不怕花錢”,不願降低旅遊出行的品質。三是精神滿足,在願意增加支出的消費品類上,選擇旅行、學習的比例(分別為36.5%、23.1%)顯著超過了選擇服飾、美容的比例(分別為16.2%、13.7%)。
缺乏爆款影片2024年暑期檔遇冷,未來電影市場面臨調整
為瞭解年輕人的消費觀,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了幾位中國年輕人。在飲食消費方面,他們展現出不同的態度。一種觀點認為美食是善待自己的重要方式,而另一種觀點則更傾向於簡單的飲食。
生活在上海的周瀟表示:“對我來說,飲食至關重要,我常和朋友一起去一些有特色的餐廳打卡。上海是一個美食之都,這裡匯聚了來自各個城市和國家的美食,這也是生活在這裡的一大便利。通過合理消費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心情,是我工作的最大動力,因此我很願意在飲食上花費。”
另一方面,生活在北京的李彤則持有不同的看法,她說:“我在飲食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也沒有太大的花費。在吃的方面,我並不是特別注重健康,基本上是甚麼方便就吃甚麼。吃飯對我來說,更多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不是刻意追求健康或美食。整體來說,我在飲食方面的開銷比較平常。”
在旅遊消費方面,儘管近一年中國旅遊市場湧現出多個“爆款”,如淄博燒烤、哈爾濱冰雪旅遊,以及因《黑神話:悟空》而火爆的山西大同旅遊,受訪的年輕人對旅遊消費的看法卻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未婚人士與已為人父母的年輕人之間。
周瀟認為,旅遊已逐漸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因為它為人們提供了在忙碌生活中短暫逃離的機會。她強調,追求旅遊中的舒適與放鬆是最重要的,只要花費在合理範圍內,願意多花一些錢體驗不同城市的地方特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相對而言,生活在深圳的年輕人楠楠則很少外出旅遊,她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家庭的牽絆。她表示:“如果是兩個人,出去旅遊很輕鬆,但我們現在是一大家子,孩子還太小,出門旅遊就要坐車、排隊、走路,帶著老人和小孩一起實在不方便。”
楠楠補充道,如果帶上父母、孩子一起,一家人外出旅遊的費用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她更願意把這筆錢用於孩子的教育或者飲食,並希望等孩子長大一些再帶他出門,這樣旅遊的意義也會更加深遠。
2023年赴莫斯科旅遊的中國遊客突破24.4萬人次
此外,受訪的年輕人普遍重視精神消費,他們將電影、展覽和閱讀視為休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彤指出,這一代年輕人更加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而不僅僅是物質的富足,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她表示:“這主要是因為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們更認為享受生活是重要的。與上一代人不同,許多人不再把全部精力放在儲蓄和房子上,而是更注重當下的生活質量,不會一味地為了未來的房子、孩子和家庭而省錢。”
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凱指出,當前的年輕人主要是“90後”和“00後”,他們成長的年代正值中國逐漸富裕的時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享受到了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因此整體的生活品質,對精神生活的重要也因此高於老一代人。”
李凱進一步分析,這代年輕人的消費觀既節儉又講究,反映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消費習慣,同時也體現了他們對新形勢的適應與權衡。此外,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使得年輕人不願意過早背負房貸和車貸等經濟壓力,從而能夠在日常消費中追求更高的品質。
他說:“未來,這種消費理念的變化對經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年輕人減少購房可能對房地產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的消費習慣體現在理性的選擇上,不再盲目追求奢侈品或國外品牌,而是更加註重性價比和實用性。”
中國一線城市再放寬購房政策,房地產市場或將獲得一定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