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德國巡防艦“巴登符騰堡號”與補給艦“法蘭克福號”按原定計劃穿越台灣海峽。這是德海軍22年來首次通過台海。德國總理朔爾茨聲稱,“台海是國際水域,強調此舉符合國際法”。
胡春春稱:“首先這件事情性質比較惡劣,其次也不讓人感到意外。性質惡劣之處在於,目前德國政府基本上完全跟隨美國的涉華立場。而美國的立場眾所周知,對華不斷採取非理性的、充滿敵意的政策。而且自由航行本身從來不是問題,但是軍艦的自由航行恐怕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特別是在涉及中國內政和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無論是重復美國的話術還是選擇航行的時間點,德國政府的行為相當於是置中國核心利益於不顧。”
專家指出,實際上不難看出,當前德國的對華政策充滿相互矛盾、左右互搏之處,可以說本屆三黨聯合政府的對華政策整體上處於功能失調的狀態。而此次事件就是這種功能性失調的一個更為明顯的例子,除了將西方和其他地區出現的地緣政治緊張或衝突歸咎於沒有直接參與的中國外,德國所採取的對華政策也日趨靠向美國。至於這種行為對於歐洲戰略自主的訴求是否能產生促進作用,可能同樣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德國對華政策功能性失調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同政黨、不同領域和不同政治家在對華問題上無法協調,甚至沒有能力協調。正如西方對中國的定義,‘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同時也是制度性對手’的表述一定程度上已經能夠體現出政策的功能性失調。”胡春春表示。
在專家看來,雖然德國的政治總體上比較中性和審慎,但經常也會因利益出現搖擺。換言之,德國的立場不夠明晰,一會兒想在這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會兒又想在另一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再加上德國戰略自主性不強,導致容易在外部壓力和內部博弈之下在不同立場之間左右搖擺。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表明嚴正立場。使館稱,中方再次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不是甚麼“航行自由”問題,而是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中方尊重各國依據中國法律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在相關海域享有的航行權利,但堅決反對他國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挑釁、危害中方主權和安全。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9月14日回應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德艦全程跟監警戒。中國軍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採取有力措施挫敗一切挑釁圖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