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首先,雙方可定期舉行生物技術領域的政策對話,交流各自的發展戰略、法律法規和政策,從國家層面制定生物技術合作規劃及其路線圖,確保雙方的努力協調一致。其次,利用中俄科教合作平台,鼓勵和支持兩國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在農業生物技術、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等領域實施重點聯合研發項目。”
王奇進一步解釋稱:“比如,可建立中俄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園,為雙方企業提供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市場准入等便利條件,促進兩國企業在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和市場推廣方面的合作;還可以利用兩國政府間合作基金,支持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項目,並鼓勵雙方金融機構為生物技術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另外,在國際生物技術標準和規則制定方面加強溝通與協調,共同維護兩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合法權益。在‘一帶一路’、‘歐亞經濟聯盟’、‘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框架下,推動與其他國家的生物技術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王奇指出:“美國將某些先進技術視為具有雙重用途——民用和軍用的技術,並對與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合作施加限制,這種情況確實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技術兩極化。首先會導致技術陣營的形成——限制措施可能導致全球技術領域形成不同陣營,一方以美國及其盟友為主,另一方可能包括中俄及其願意同中俄合作的國家。其次還會導致供應鏈重組——一些國家和企業可能會尋求替代供應商或建立自己的供應鏈。”
她說:“在受限制領域,技術發展或出現分化,不同陣營可能會沿著不同的技術路徑發展,這可能導致某些領域因合作交流受限而創新速度減緩。技術兩極化也會導致研發成本上升,因企業可能需要為不同的市場開發不同的產品和技術,而獨立研發可能需要更高的投資,這可能會限制小型企業和初創公司的參與。同時,不同的技術陣營可能會發展出不同的技術標準和規則,導致全球技術標準碎片化。從長遠考慮,這或將影響技術的兼容性和全球市場的效率。技術擴散也會受到限制,某些地區或國家可能會更難以獲取先進技術,進而導致全球技術發展不平衡,加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
她表示:“因此,技術兩極化將對全球技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既帶來新的創新機遇,也帶來挑戰,如增加研發成本、降低技術互操作性、影響全球技術治理。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需共同努力,通過對話和合作,尋找平衡技術發展與安全、促進全球技術合作與共享的路徑。”
“應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支持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高教育質量,特別是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通過獎學金、交流項目等方式,培養和吸引高層次技術人才;在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方面,通過合法途徑引進先進技術,建立技術轉移中心,促進先進技術在本土的應用和發展;還應制定和實施支持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如,知識產權保護、稅收優惠等,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採用和開發新技術;與技術先進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參與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利用國際組織資源和多邊合作機制,獲取技術支持;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提高本國技術標準的國際認可度,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認證體系,減少技術壁壘的影響。”
“不同國家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存在差異,或導致合作中技術轉移困難,生物經濟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資金不足可能限制合作項目的規模和深度,而專業人才的缺乏或影響合作項目的執行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