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為何選擇“輕量化”社交?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交變得越來越快捷和簡單。最近,中國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超過77%的受訪青年認為“輕量化”社交越來越普遍。中國的年輕人告訴衛星通訊社,“輕量化”社交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們更注重交往邊界感的體現。但專家擔憂,過於簡單的社交可能會導致情感表達和社會支持的弱化。
Sputnik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77.4%受訪青年覺得“輕量化”社交越來越普遍,進一步分析發現,“00後”受訪者中有81.9%的人同意此觀點。“95後”受訪群體中,有75.79%的人認為如此。“90後”受訪者中有77.2%的人認為的確存在這一情況。
當談及過度追求社交“輕量化”會帶來哪些問題時,佔比63.5%的受訪者認為,這會導致“個人缺少知心人,社會網絡支持力度減弱”。此外,高達57.9%的受訪者表示,這可能會使交友“圈層化”,容易陷入“信息繭房”。而48.0%的受訪青年認為,這將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減弱,關係淡漠”。47.0%的受訪青年表示,這會導致“難以建立長期穩定的親密關係”。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化產業學者郭萬超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社交輕量化”現象的出現,既有主動的原因,也有被動的原因。從客觀上看,主要是由於資本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他說:“資本推動了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創新。此外,因為有了技術的支持,科技產品越來越觸手可及,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往也變得不那麼必要。因此,技術和資本,特別是數字技術的發展,是導致‘輕量化’社交的一個重要因素。”
郭萬超還表示,中國社會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而社交關係的維繫需要時間和精力,年輕人已經無暇顧及,進而導致了社交的簡單化和快捷化。
他說:“從本質上說,人是社會性的動物,肯定渴望社交,希望得到群體的認可和情感認同。但現在年輕人在就業等方面比較焦慮、壓力大,對社交的心態很難平和。有些人會覺得人際交往非常複雜,心理上產生排斥感,這也是社會發展進入某一階段的產物。”
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年輕人都表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確出現了“輕量化社交”的情況。主要表現是,大家都更專注於個人生活,而非社交關係的維繫。
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周瀟說:“現在一人食的餐廳越來越多,獨居的人也在增加,似乎大家越來越少進行社交和聚會。這種變化很正常,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傾聽他人。而且,在社交中,付出和收穫有時候會不成比例,也很難有真正的理解和換位思考,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指望從朋友那裡獲得支持,而是選擇獨處來獲得能量。”
周瀟認為,“輕量化”社交是一個積極的現象,它表明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越來越清晰,這樣可以有效減輕社交壓力。
她說:“一方面,這個趨勢的出現說明我們都在變得更加註重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是一個好事。另一方面,我們應該首先瞭解真正的自己,並篩選適合成為朋友的人。而不是不加選擇,深入交往後發現彼此不合適,這是對時間的浪費,也會徒增煩惱。”
而專家認為,對“社交輕量化”的擔憂是必要的,也應該引起關注。因為這可能會導致語言能力的下降以及情感交流的缺失。
郭萬超說:“現在很多人呼籲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呼籲大家放下手機。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問題可能會有所改善。簡單化社交確實能夠帶來快捷的溝通,但過分依賴快捷的社交可能會導致人們缺乏真正的面對面交流,難以獲得有效的社會支持。”
對於“輕量化社交”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受訪的中國年輕人提出建議。生活在廣州的上班族王女士認為,為了應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孤單,可以用接納的心態面對這件事,並培養長期發展的興趣愛好。
她說:“一開始可能會有些無法適應,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比較孤單的。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常重要。多運動、多看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情緒上的孤單。當精神越來越強大之後,也不會覺得那麼需要別人的陪伴。此外,在追求興趣愛好的路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們建立起很深厚的友誼。”
在調查問卷中,談及如何看待一些年輕人選擇“輕量化”社交時,54.4%的受訪青年認為:“不用投入大量精力時間維繫情感”。50.4%的人選擇“重視邊界感和私人空間的體現”。46.9%的受訪者認為:“能緩解精神緊張、愉悅身心” 。40.0%和35.9%的受訪青年分別選擇“臨時性強,效率高成本低”和“能拓寬交友圈”。
中國“縣城旅遊”走紅:高性價比和新鮮感吸引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