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國民黨與蔣介石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它不能忘記他的名字、放棄他的遺產。這也是很多台灣民眾不支持拆除紀念碑的原因之一。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確實掀起了拆除紀念碑、抹去街道、廣場、甚至公司名字的浪潮。從此,台灣人民逐漸變得明智,少了一些感性,大概不會再像國民黨剛下台時那樣狂熱了。現在,島上民眾逐漸習慣了政黨的更迭。上次選舉是民進黨代表獲勝,而議會中很可能是國民黨代表獲勝。因此,近幾個月或近幾年,圍繞蔣介石紀念碑的對抗仍將持續。但今天民進黨的支持者沒有任何明顯的優勢來徹底摧毀所有紀念碑。”
他說:“民進黨代表將第三次擔任行政長官職務。可能他們受到了啓發,決定在那裡慶祝這件事。但玩弄這些象徵或是一把雙刃劍。顯然,國民黨未來有可能重新掌權。到時可以重建部分紀念碑,或恢復街道和廣場的曾用名,以恢復歷史記憶。因此,過度的激進主義不會給任何人,特別是島上的民眾帶來大紅利。”
他說:“‘去蔣化’是台獨分裂勢力‘去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達到割裂兩岸歷史聯繫和政治聯繫的目的。從歷史角度來看,一直以來民進黨都在試圖營造‘國民黨是外來政黨,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的氛圍,宣揚‘和蔣介石一道的外省人掌權會出賣台灣利益,只有本省人當家才最靠譜’的價值觀。實際效果也表明民進黨的宣傳確實比較成功。另外,民進黨還把蔣介石塑造成恐怖獨裁的代名詞,對‘二二八’事件不分青紅皂白和是非對錯,通過將蔣介石和國民黨捆綁在一起的方式,讓國民黨負有蔣介石的原罪。從政治角度來看,台灣當局現在使用的國號是從孫中山先生創建中華民國開始計算的,但民進黨多年來不斷試圖推動從李登輝時期開始計算,只是又沒有能力一步到位改變國號,因此便通過這種方式污名化蔣介石,割裂與大陸的政治傳承和國號繼承,為台獨發力營造氛圍。事實上民進黨一直非常重視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從陳水扁到蔡英文,每一屆都不遺餘力地推動“去蔣化”和“去中國化”,包括將中正廣場更名為自由廣場。他們認為,只要蔣介石的名號和痕跡還在,就無法徹底從觀感上切斷兩岸的歷史和政治聯繫。”
他說:“蔣介石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現在中國大陸對蔣介石的態度越來越客觀。在與毛澤東對抗的時期,蔣介石作為階級敵人看起來就像一個反面英雄。現在,這兩個人物不再像以前那樣被感性理解,他們被視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近二三十年來,歷史學家發現的新資料表明,蔣介石抗戰到底,是一位相當堅定的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現代歷史學家連同反面特徵,也發現了許多正面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