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俄中關係將刻上文化烙印。俄羅斯總統普京於1月3日簽署相應命令,責成政府在一個月內制定主要活動計劃,確定俄方組委會的人員組成,並為其工作提供必要協助。
此前,俄羅斯文化部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透露,俄方已向中方合作夥伴提出召開聯合組委會會議的建議,以批准未來兩年文化領域的活動和交流計劃。俄文化部在文件中提出了聯合項目的提案,介紹了俄羅斯聯邦和地區層面的主要文化活動。
中國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教師李夢龍博士表示,文化年等舉措有助於把精力放在現有的交流上,並將其提升到新的水平,為個別領域的合作和國家間關係的整體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近年來中俄關係的平穩發展在多個層面上為世界提供了穩定性和正能量,促進了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發展。民心相親是促進高水平中俄關係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文化交流能夠幫助中俄兩國民眾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歷史、傳統和現代生活,通過構建兩國人民之間交流的紐帶,從而促進相互尊重和理解。通過文化合作,也可以推動兩國旅遊、藝術和教育等領域的深度發展,這些都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夢龍稱,“我個人而言非常期待中俄兩國在文化領域的深度合作,跨文化交流是創新和創造力的重要來源,相信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將會激發新的靈感和創意,特別是應該充分利用數字平台和社交媒體來推廣文化活動(包括舉辦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拓寬兩國參與者的範圍。”
從歷史上來說,俄羅斯和中國在文化領域有著密切的合作。蘇聯在20世紀非常重視中國文化的發展——從繪畫到音樂,再到電影。許多中國藝術家都接受過蘇聯專家的培訓。一個多世紀以來,眾多俄羅斯藝術家、作家和其他藝術代表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索中國的文學和哲學傳統、視覺技巧及其背後的意義。中國電影正在俄羅斯逐漸贏得觀眾基礎。李夢龍表示,俄中文化交流為藝術和科學各個領域的合作開闢了廣闊前景,兩國各自豐富的傳統和共同的歷史可以幫助兩國創作者找到俄中兩國人民都感興趣的話題:
“在中俄文化合作中,我認為以下幾個領域值得特別關注:藝術和文學交流(共同舉辦藝術展覽、文學節和作家交流活動)、教育和學術合作(推進學術交流和聯合研究項目,在兩國高校設立更多的雙語學習課程)、影視和媒體合作(合作拍攝影視作品,深度挖掘兩國歷史文化底蘊共同製作電影、電視劇以及紀錄片以展現各自文化)。”
專家認為,文化年期間應該特別關注民間關係的發展:
“為確保文化交流更加有效且非形式化,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鼓勵更多民間和非政府組織參與,比如鼓勵民間藝術團體、教育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參與,以增加活動的多樣性和覆蓋面;深化數字化平台的使用,比如利用數字媒體和社交網絡宣傳和擴散文化活動,增強年輕一代的參與感。”
去年12月,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訪華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強調,俄羅斯重視與中國牢固的文化和人文聯繫。他表示,發展民間直接交往將有助於促進俄中兩國人民的友誼。
去年,雙方在文化領域舉辦了一系列雙邊活動,特別是在俄羅斯舉辦中國文化節、中俄電影節並免費放映電影、在莫斯科舉辦首屆俄中圖書館論壇等。俄羅斯藝術家在中國成功舉辦了巡演,特別是指揮家捷傑耶夫攜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帶來的音樂會。未來幾年,疫情期間暫停的博物館交流預計將會增多。
俄中兩國舉辦國家年的傳統始於2006年。之後兩國又舉辦了俄語年和漢語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遊年等活動。2020-2021年為科技創新年,2022-2023年為體育交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