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首先,雖然中國經濟在恢復的過程中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但所面臨的壓力也是空前的。這種壓力不僅來自國外市場,也與國內市場息息相關,特別是國內需求側不足,在供應鏈和產業鏈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推動和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外資,成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務;其次,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不斷在開放市場、吸引外資方面做出新的承諾和舉措。到目前為止,市場的開放和有關政策的出台或將很快達到極限。換言之,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可能即將用盡。如果沒有新政策或新環境出現,我國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力度將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不過不管怎樣,此次政策的出台至少發出了重要的積極信號,表明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動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也會給很多外商投資者以足夠的信心,看好未來市場的發展。“
他說:“所謂政府層面指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外商對中國的投資熱情、積極性和力度不是受市場制約,而是受所在國的政府限制,即不允許他們在中國進一步加大投入和發展。我認為這是根本性問題,因為這種積極性和吸引力已經受到了很多國家政府出於政治和所謂國家安全泛化和妖魔化的影響。比如,美國政府出台了多種限制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掛鈎的政策,不分經濟金融還是高科技、低端製造業,只要與中國產業掛鈎的,都一律禁止。”
劉志勤稱:“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們不僅要在市場開放方面發力,同時也應考慮如何安撫和勸說,以改變一些外國政府對中國的敵對看法,甚至是錯誤看法。若能說服這些政府改變對華生硬敵對的態度,支持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我認為今後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不過中國也在考慮政策可能更多的還是要吸引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對發達國家則持一定的觀望態度。當然,對於西方國家的投資我們也表示歡迎,但根據目前的情況,預計未來5~10年內,西方發達國家的投資力度會逐步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