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近日表示,隨著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的不斷發展,過去在中國深耕發展的跨國供應鏈正在進行重構。而自2018年以來,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之後,面對美中地緣政治衝突,以及關稅優惠和看好新興市場潛力等原因,許多原先在中國的外資開始轉移到東南亞,而泰國更成為中資企業首選的目標。
長期以來,位處美中之間的泰國,一直在尋求各方的投資,也已擁有一部分的製造業產業鏈。除了當地的基礎建設和服務是否到位,包含地緣政治風險、是否會有“排華”等爭端,都成為中資企業投資時評估的重點,而這也是泰國的相對優勢。
據中國外交部數據,中國是泰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22年,雙邊貿易額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截至2022年,中國對泰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12.9億美元,同比增長38.8%。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在泰共簽訂承包合同額497.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26.5億美元。
泰國政府投資委員會(BOI)在7月初的一份聲明中表示,2023年前6個月外資直接投資的申請總額達到了3040億泰銖(約90億美元),年增率達到141%。而中國是泰國今年上半年最大的投資者,投資項目總價值達到了615億泰銖(約18億美元),新加坡和日本緊隨其後,投資額分別為590億泰銖(約17億美元)和353億泰銖(約10億美元)。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吳崇伯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國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成本壓力和中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這促使它們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在眾多東南亞國家中,泰國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投資的首選國家。他解釋說:
“首先,泰國相對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擁有相對發達的經濟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其較大的人口規模和相對高的人均收入使得泰國市場對中國企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泰國政府實施了比較友好的稅收和土地優惠政策,對中資企業來說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因素。再者,泰國華僑、華人與當地社會融合得很好,他們在經濟和社會上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這種人文環境和關係網絡對中國企業在泰國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據中國商務部發佈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泰國(2022年版)》顯示,為增強綜合國力,實現社會經濟全方位發展,泰國政府制定了20年國家長期發展戰略,重點發展現代化汽車、智能電子、生物技術、未來食品、高端醫療旅遊、 自動化機器人、航空物流、全方位醫療、生物燃油和數字技術十大重點領域,助力泰國邁向“工業4.0”目標。為此,針對重點行業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為外商投資營造良好的投資合作大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公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意見》專門就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出了針對性的舉措,將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的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相關工作,力爭通過扎實舉措,切實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因此,吳崇伯教授表示,泰國作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首選目標是有合理依據的,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中企回流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視。
他說:“短期來看,泰國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但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本身投資環境的逐步改善,特別是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中國企業可能會考慮回流。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努力解決一些問題,這可能在未來改變中國企業的發展和投資態勢。”
2022年是中國和泰國建交47週年,也是中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立1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11月在曼谷總理府同泰國總理巴育舉行會談。聲明稱,雙方重申將攜手推進疫後經濟社會復蘇,減少全球經濟衰退和供應鏈斷裂的影響,擴大雙邊農產品等貿易規模,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在數字經濟、清潔能源、供應鏈安全等關乎未來發展的領域合作,確保能源和糧食安全。雙方同意擴大在綠色經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目標產業投資,引領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