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措施將於2023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發佈的公告稱,此舉旨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中國鎵、鍺供應商屆時為獲得出口許可需要指出計劃將這些稀有金屬用於何種目的。
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凱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加強對此類金屬的管控是為了應對美國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
李凱專家說:“此次事件可以被視為是科技戰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國首次將稀有金屬納入出口管制名單,並且是兩種在半導體材料和新能源領域廣泛應用的關鍵元素。到目前為止科技戰愈演愈烈,美國絲毫沒有停手的趨勢,不斷限制設備、原材料的對華出口,打壓我國的科技發展,干擾我國的產業升級。對此中國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傳遞出‘中國可能將開始反擊’的信號。”
中國相關措施是在美國財長耶倫7月6-9日訪華前夕宣佈的。獨立分析人士、全球市場問題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此舉也是為了強化自己在談判中的地位。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專家說:“美國財長是繼美國國務卿之後到訪中國。這兩次訪問都表明美國政府官員去中國是為了就金融和世界政治進行磋商,因為沒有中國,美國已經不能解決全球面臨的迫切問題。與此同時,美國高級官員去中國即使不是為了鞠躬,也至少是為瞭解決美國的國內問題。對東方國家來說,誰去誰那裡,在哪國境內舉行會談,是很重要的。這本身就是向世界發出的強有力的信號。美財長來訪前夕,中國非常明確地向美國表明對鎵的控制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含鎵元件是生產新一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關鍵成分,比硅技術有著更高的生產能力。中國表明,自己在該領域扮演主要角色,科技進步主動權不是在美國而是在自己的手裡。中國願意就此問題進行磋商,但已經需要對方仰視自己。”
李凱專家解釋道,當前中國在鎵、鍺的加工領域環節佔據絕對優勢,特別是金屬鎵號稱芯片的“維生素”。
李凱專家說:“比起傳統使用材料硅,鎵的表現能力更加出色,是高端芯片製造不可或缺的元素。不過目前中國在採取反制措施方面還沒有太多的經驗,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僅是邁出的第一步。至於效果如何,還需要後續進一步的觀察。預計這項措施可能在國際上會引起較大反響。”
李凱專家認為,儘管西方不斷挑戰、制裁,中國對稀有金屬的出口管制措施還是為了支持全球在該領域的合作。
李凱專家解釋說:“我認為,此次出口管制措施發佈最大的意義在於,中國希望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反制美西方的霸權行徑,促使對方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不要越走越遠。如果美西方不收手,不排除未來中方可能會擴大出口管制的領域。需要強調的是,中方採取反制措施不是為了打貿易科技戰,而是希望維護自由貿易和全球的合作態勢。只是目前來看,逆全球化的態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全球貿易合作可能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包括世界經濟增速放緩。”
上周荷蘭政府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宣佈強化芯片設備出口限制。荷蘭微電子工業最大設備生產商阿斯麥公司(ASML)之後宣佈,為出口浸沒式DUV光刻機,必須申請出口許可。中國已不止一次對荷蘭的行為表示不滿,並呼籲荷蘭政府尊重市場原則和契約關係,以免損害雙邊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國的管控措施更像是一種保護本國技術發展、不給競爭對手因其單方面行為而超前的可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