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內反華言論愈演愈烈,一些勢力呼籲採取更積極的反華行動。今年1月,美國眾議院成立了一個與中共戰略競爭的特別委員會,其中包括共和黨和民主黨的代表。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接近委員會”的消息稱,議會團體的成立是為了“就中共建立兩黨共識,並就確保美國安全的措施達成一致”。該頻道消息來源稱,約見企業巨頭的任務是“向美國企業解釋情況,讓他們未雨綢繆”。
梅新育認為,立法者呼籲美企做好準備的答案浮出水面。不管怎樣,從廣義上講,我們將談到中美經濟的對抗加劇及進一步脫鈎。
他說:“加拉格爾是美國國會反華勢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此次他要召開會議,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推動與中國的脫鈎。我相信不管美國相關企業表達怎樣的意見,加拉格爾等人都會始終如一地推動對華脫鈎政策。美國長期以來都是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領頭羊,二戰後的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也是在美國主導下建立的。然而美國現在變得越來越自我封閉,不僅沒有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反而在進行破壞,對此我為美國感到悲哀。這些行為體現的也不是美國的強大和活力,而是衰弱和不自信。”
毫無疑問,美國國內的反華活動看起來像是軟弱和恐懼的表現。但美國的行動是恐慌和衝動的,或反之是自覺和深思熟慮的?回顧歷史,美國的外交政策一旦被採納,實施起來通常具有連續性,無論誰在甚麼情況下成為下一個四年任期的白宮主人。拜登和特朗普反華政策的連續性表明,至少有相當一部分美國精英已經就這個方向達成共識,以共和黨人邁克·加拉格爾為首的“與中共競爭委員會”旨在組建一個美國跨國公司的反華聯盟。週四,蔡英文在加州與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的會見極具挑釁性。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立法者會見了美國主要投資者和大型科技公司的代表,包括谷歌、微軟、Palantir、Scale AI。週五,議員們會見了蘋果公司董事長蒂姆·庫克。
梅新育認為,部分美國企業很可能充當反華倡議的遊說者。然而,由於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許多其他美國大公司無疑會陷入窘境。
他說:“我認為美國國內會有部分科技企業試圖推動美國政府落實與中國脫鈎的措施,因為這些企業在市場上無法與中國企業競爭,所以希望借助美國政府的力量來輓回自己的敗局。實際上這種趨勢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出現,當時思科公司就企圖借美國政府力量來打壓華為的競爭力。不過這種措施最終能有多大效果?恐怕還要打上一個大問號。畢竟這些想法和主張在很多方面都違反客觀經濟規律,相當於讓很多美國高科技企業自斷手腳。另外,中國市場巨大,生產效率最高,產業的配套體系更是全球獨一無二,多數美國科技企業將不得不考慮上市中國市場意味著甚麼。”
在媒體發佈的國會議員與科技公司代表會見的公告中,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週四的演講題目尤為引人注目。正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一些美國媒體報道的那樣,它致力於中國及其對現代計算機技術和工業所需的稀土元素開採的控制問題。同樣在週四,斯坦福大學的專家將提交一份關於國防工業創新的報告。
最近,美國發動了一場真正的對華“科技戰”。關於中國在電池生產、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資源的開採、先進技術與半導體產能發展等領域領先的“關切”話題,並沒有從美國的政治議程中消失。反之,美國行動的特點是越來越頻繁地使用非市場競爭機制。但專家梅新育認為,中國不應照搬美國的做法,相信經濟規律會讓一切就位。
他說:“我認為這反映出美國的一種心理,即總想保留自己對其他國家卡脖子的能力。恐怕美國早已忘記若要在市場上立足,長期來看只有作為可靠的供應者角色,對方才願意持續購買你的產品。對此我認為中方僅關注即可,沒有必要參與美國可笑的行徑中。我們重要的是應腳踏實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追求實幹,維護自己作為全球市場可靠供應商的角色。我相信長期客觀經濟規律會發揮作用。”
從長期來看,美國非市場措施的有效性確實值得懷疑。不過,做出決定後,美國“卡脖子不鬆手”的能力也不容小覷。近幾日,國會議員並沒有忽視主要以出品娛樂內容著稱的迪士尼,這就著重指出反華運動的總體性質及其在美國的基本做法。委員會成員週三會見了迪士尼董事會主席羅伯特·艾格。 同日,還計劃與在中國市場工作的導演、編劇和前電影製片廠老闆共進晚餐。 迪士尼極易受到美國國內各種積極團體壓力的影響,積極推動 LGBT 問題、性別中立等西方人權議程,被美國立法者指責為進入中國市場而進行自我審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此前曾表示,有必要確保“美國公司以美國方式行事並分享美國價值觀,例如言論自由和多元化”。不管加拉格爾關於價值觀的說辭聽起來多麼虛偽,它的存在本身就強調,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與中國的對抗進入了存續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