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始終真誠無私地支持東盟,堅定支持東盟在新形勢下的一體化和戰略自主,中央外辦主任王毅週一在會見東盟秘書長高金洪時表示。 王毅敦促雙方共同推進“中國和東盟20多億人口邁進現代化的崇高事業”。
東盟方面則將中國視為信得過的長期合作夥伴,高金洪在與王毅以及中國外長秦剛會晤中表達了這一點。他重申,東盟承諾繼續加強與中國在貿易投資、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合作。
高金洪此次在北京的會面成果之一是雙方同意加快 3.0 版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制裁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葉卡捷琳娜·阿拉伯娃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預測,擴大與東盟的夥伴關係將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的強大增長動力。她說:“加快談判符合雙方利益,但首先,中國對發展這種一體化合作有戰略興趣。在放寬與新冠疫情限制後,中國正在尋找更多的新資源來加速經濟增長。5% 的增長率根本不是中國習慣了的速度。現在中國很清楚,這種刺激是未來幾年(例如 5 年)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而且可能是該地區內部的外部因素。”
葉卡捷琳娜·阿拉伯娃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為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她接著說:“東南亞國家自己當然也明白,與中國貿易的新水平是轉向完全不同的創新發展軌道的大好機會。自貿區3.0本質上有兩大支柱——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這就是將要進行的新的談判與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早已達成並正在落實的那些協議的不同之處。數字化和綠色經濟,以及更積極地向替代能源過渡,正是構成自由貿易區 3.0 的基礎。當然這可以成為東盟國家增長的動力。首先對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來說,更不用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相對高度發達的國家了。相對欠發達的國家——緬甸、柬埔寨,由於傳統產業的中國企業向這些國家轉移,並通過降低成本,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紅利。而這也將刺激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總的來說,這種夥伴關係肯定會加快中國、東盟國家和整個地區的經濟步伐。”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吳崇伯教授認為,中國和東盟國家都有發展合作以繼續恢復經濟的潛力。吳崇伯教授說:“當前中國是東盟對外經濟聯繫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則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同時,中國也是東盟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雖然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相比,中國在投資量上仍有差距,但在過去5年也是大幅增加,比如在印尼、泰國的投資地位很快將能趕上日本。另外,東盟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是其各國的重要產業支柱,因此他們也把經濟復蘇的希望寄託於旅遊業的復蘇。而中國是東盟幾乎所有國家的最大海外客源國。實際上東盟與中國加強經貿聯繫是互利共贏。拓展東盟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恢復同樣重要,特別是在全球貿易和雙方市場都不是很景氣的背景之下。比如新加坡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有所提升。”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總理近日來華加強聯繫,尋找更多合作機會。過去幾個月,越南、菲律賓和柬埔寨領導人也在中國解決同樣的問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此次訪問新加坡傳統的“東盟智庫”博鰲論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對未來與中國關係的戰略願景。這得到了李顯龍在中央電視台發表的講話的證明。他說世界其他國家必須認識到今天的中國不再是過去的樣子,認識到它現在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加坡總理說,新加坡可以通過成為解決爭端或對聯合項目進行法律盡職調查以及提供資金的地方,來為“一帶一路”倡議做出貢獻。在李顯龍看來,這個地區需要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需要資金。中國有能力建設基礎設施,也可以幫助提供資金。
四個月前開始執政並宣佈馬來西亞轉向經濟外交的馬總理安瓦爾正在中國進行為期六天的訪問。中國已經連續14年保持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地位,是2022年馬來西亞最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金額已達 125 億美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後者在這份名單上排名第二。 安瓦爾·易卜拉欣在 2022 年 11 月上任後的首次新聞發佈會上稱,中國是“重要”的亞洲大國,他的政府應該加強與中國的關係。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第六大出口國,預計在七年內增長一倍以上。因此中馬接觸的優先議題之一可能是相互參與影響這一領域的價值鏈。
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與美國金融體系相關的亞洲復蘇的高風險,只能刺激東盟與中國的夥伴關係的加強。世界第二經濟體有韌性、有潛力、有增長信心。因此東盟國家選擇加強與中國的經濟一體化,而不是脫離中國,特別是參與而不是將中國排除在區域價值鏈之外,雖然美國正相反,百般把中國從價值鏈中排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