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或限制中國綠色技術出口,將加劇能源危機

歐盟決定限制從中國進口“綠色”技術,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確保國家安全。這種限制措施違反國際法,但是如果《淨零工業法案》獲得批准,布魯塞爾就可以規避掉阻礙。
Sputnik
在高通脹以及對俄羅斯實施單邊制裁致使能源市場動蕩的背景下,歐盟致力於加速綠色轉型和實現能源獨立。
歐盟委員會於2月1日公佈了一項綠色協議計劃,以提高歐盟工業同美國和中國的競爭力。該計劃包括改革監管框架、簡化和增加綠色能源融資。此外,布魯塞爾還計劃對從中國引入的綠色技術實施限制,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確保自身安全。
相應的法案由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工業、創業與中小企業總司起草,於3月16日公佈在歐盟委員會網站上。
淨零工業法》的目標是減少中國企業獲得政府合同的機會,為尋求補貼的商家設置更多限制。
《淨零工業法》指出,歐洲目前進口的綠色能源技術多於出口,因而歐盟市場份額超過65%的國家申請公共採購綠色技術將受到限制。這個法案最讓中國擔憂。大約四分之一的電動汽車和電池,以及幾乎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和燃料電池都是進口的,且主要來自中國。其中,中國向歐盟提供了90%的太陽能組件。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
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不停呼籲減少與華貿易以“避免經濟依賴”之際,該法案的公佈引發中國企業的擔憂。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貿易部門也對公共採購規則的擬議修正案可能違反國際法表示擔憂。
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呂江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該法案極有可能獲得通過,但也極有可能進行調整。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宣佈的措施與歐盟《政府採購協議》相矛盾。然而,歐盟可以通過引用“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來規避這一阻礙,就像華盛頓之前所做的那樣。
“從現有國際法角度來看,該項措施或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關。從提及的內容來看,主要涉及到世界貿易組織的諸邊協定《政府採購協議》。由於該協定屬於世界貿易組織的諸邊協議,因此,只對加入國產生法律拘束力。目前,美國、歐盟均是該協定的參加國。歐盟擬計劃的這項措施與《政府採購協議》上的歐盟開放清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牾。但是,歐盟亦可通過援引國家安全等例外條款規避掉這一阻礙。但仍需歐盟在規則層面做出具體安排。此外,中國自2008年啓動加入該協定的談判,但至今尚未成為該協定的締約方。”呂江教授說。
在呂江教授看來,歐盟出現這樣的法案有很多原因。布魯塞爾不僅要尋求有競爭力的“綠色技術”,還要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還要遵循美國的政治意願。
“歐盟不斷限制中國企業進入市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綠色技術方面,歐盟的競爭力不足,其境內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來自中國,這是其限制中國企業進入市場的一種考慮。第二,受俄烏衝突的影響,歐盟面臨能源獨立的困境,從傳統能源安全困境,到清潔能源方面都存在依賴別國的問題,這是其限制中國企業進入市場的第二層考慮。第三,自拜登成為美國總統以來,儘管歐美存在罅隙,但在對華問題,歐盟始終緊跟美國的步伐,存在扼制中國的意識形態考量。”呂江教授指出。
俄濱海邊疆區計劃通過“綠色走廊”向中國出口牛奶
此外,歐盟可能會開始調查中國企業,以減少其在市場上的份額,並證明限制措施的合理性。例如,2012 年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及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並於2013 年開始徵收關稅。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說法,中國企業涉嫌以“遠低於正常的市場價”向歐洲出售太陽能電池板,“對歐盟太陽能行業造成重大損害”。
不過,這並不妨礙中國“綠色”企業蓬勃發展。中國連續16年位居太陽能組件產量第一。據中國工信部統計,2022 年光伏產業總產值高達1.4 萬億元人民幣(約2040 億美元)。
2022年,中國太陽能組件出口額和出口量均創歷史新高。歐洲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約佔中國太陽能組件出口額的55%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數據,2022年包括硅片、各種組件和模塊在內的太陽能產品出口總額超過512億美元,比去年增長80.3%。同時,荷蘭、巴西和西班牙是2022年中國前三大太陽能組件出口市場,佔總出口量的46%。
拒絕這樣一個主要出口國可能是對歐盟能源安全的又一次打擊。限制性法案或導致價格上漲,並提高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壁壘。面對能源危機,布魯塞爾將不得不以更高價格購買太陽能設備,以滿足快速增長需求,最終成本將不得不由普通的歐洲民眾承擔。
美官員稱美國增加從中國進口太陽能電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