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矛盾加劇,正重啓與歐洲的關係

美國不準備與中國達成共識;中國將把對西方政策的重點放在歐洲,而不是美國;中國在慕尼黑向世界闡明瞭自己的堅定原則和立場。
Sputnik
中美慕尼黑會晤未談及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訪問中國議題。氣球事件後,沒形成其他協議,以降低雙邊關係的緊張度。此外,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指出,美國無權在氣球問題上批評中國,因為美國高空氣球曾多次非法穿越中國領空。中國高級官員警告稱,如果美方繼續以此為藉口,進一步升級、激化局勢,中方必將走到最後。 他指出,在此情況下,一切後果將由美方承擔。
王毅對美方有關中俄關係問題的打壓與威脅,回應同樣嚴厲。他說,中國絕不接受這一點,並強調這種關係是兩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內政。中俄關係基於不對抗和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同時,據周日公佈的布林肯接受NBC電視台採訪稱,美國有意炒作中國對俄“軍事援助”話題,聲稱將為此提供若干“證據”。也許,美國外交官在與王毅會面時,可能以制裁相威脅,進一步敲詐中國,從而引起中方的極大憤怒。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家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王毅來慕尼黑試圖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但他的對話者再次顯示難以達成共識。
他說:“布林肯的語氣沒甚麼變化,預想中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針對中國氣球事件提出不少意見,同時還提及一系列痛點問題。從各方面看,他不是那麼想達成共識,因此,他的立場除了激化關係外不會有甚麼結果。與此同時,王毅坦誠對話,也許,期望能從美方獲得更多的善意。當然,中國希望重啓關係,但美方對此沒有做好準備,也許,還將繼續秉承進一步激化雙邊關係的路線。”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已向美國闡明不變的政策原則。
他說:“目前中美關係正處於比較尖銳對立的階段。在這一背景下,雙方高級外交官員能夠進行接觸是件好事。我們也希望談成一些成果,特別是在台海問題方面。因為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在圍堵中國時,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在台灣問題上咄咄逼人,進而挑起中美的對立。而且近來不僅美國高官相繼竄訪台灣,歐洲其他國家的議員也緊隨其後。如果中美能夠在這一焦點問題上有所進展,將有利於緩和整個亞太地區對立的局勢。反之美國若一意孤行在中國的底線問題上反復挑釁,中美關係或將滑向更加嚴重的對立。”
美方在為台海武裝衝突做準備?
“不管怎樣,中美雙方保持接觸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前布林肯曾多次提出訪問中國,但一直未能成行,原因就是美國對中國的嚴重挑釁,特別是不久前正常的中國民用無人飛艇被美方炒作成巨大的威脅。在這一氛圍下,布林肯清楚即使訪華,也不會有多少建設性的結果。此次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召開是非常好的機會。借助這一平台,王毅主任與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接觸,有利於闡明中方堅定不移的原則和立場,特別是就台海問題向國際社會明確中國的底線。”
中國利用慕尼黑會議重啓與西歐的關係。王毅與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愛爾蘭以及歐盟代表會談的氣氛和內容,表明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比如德國總理朔爾茨向王毅表示,德方將堅定發展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反對任何形式的“脫鈎”。王毅則指出,中方願全面重啓同德國及歐洲在各領域的交往,擴大互利合作,增進相互瞭解。中德雙方應共同支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反對脫鈎斷鏈,切實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
英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在與王毅會晤時強調,中英不存在地緣政治衝突,相反,有很多互補和巨大合作潛力,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符合各方利益。王毅在會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時,同樣注意到各方利益的相似性。他指出,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共識遠大於分歧。從所發表的聲明看,會晤的成果或為中國--歐盟下一次峰會奠定了基礎。
專家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指出,與歐洲政治家會晤的氣氛,要遠比中美會晤更富建設性和務實性。
他說:“中國希望表明其準備繼續與歐洲進行經濟和政治對話,沒有無法克服的矛盾。在目前的西方世界,中國將把政治重心放在歐洲,而非美國”
專家馬斯洛夫強強,歐洲總體上不想與中國進行美國所希望的“脫鈎”。

他說:“歐洲與美國的政策區別很大。‘脫鈎’概念不僅存在於拜登和布林肯的言辭中,而且在美國政治精英中也普遍存在,這是他們的主要理念之一。”

專家呂超認為,王毅與歐洲政治家會晤,對於塑造美國重壓下的中歐關係具有重大意義。
他說:“中美雙方實際上對於接觸產生積極成果都沒有抱太大希望。另外,無論是歐盟還是北約國家,他們的外交政策與美國也不是在各方面都保持完全一致,有些是在美國的施壓和脅迫下做出的表態。因此,此次中方與一些西方國家直接會晤,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俄關係發展的障礙之一,是歐洲某些政客採用美國對華居高臨下的習慣和最後通牒般的語言。布林肯周日剛剛提出毫無根據的論點,稱中方可能已向俄羅斯提供與武器相關的援助。第二天,盧森堡外長讓·阿瑟爾伯恩即代表歐盟,稱如果北京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將對華實施制裁。這是他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做出的表態。但是,除了破壞王毅在慕尼黑與歐洲夥伴會晤期間試圖營造的信任和相互理解氛圍外,並沒湧起任何波瀾。美國施壓下,歐洲對中國的猜疑與不信任,已讓中歐關係幾近倒退到冷戰時期。現在,歐洲人應從中汲取教訓,不能讓各種牽強附會的藉口,導致與中國關係再度惡化,這才符合歐洲的利益。
歐洲客觀上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