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當前的對華政策不會奏效

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在《外交事務》雜誌的專欄中寫道,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與 2008 年完全不同。
Sputnik
保爾森擔任美財長恰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際。保爾森回憶說,當時美國說服中國不要拋售美國抵押貸款股票,包括聲名狼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當時兩國政府金融機構共同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損失擺脫危機。當然,即使在那時,美中兩國在許多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但是雙方仍將合作重點放在了必要的富有成果的相互合作上。 而今天的關係完全變了樣。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與中國對抗。美國幾乎在所有與中國有關的問題上都能找到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而中國人同樣清楚美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遏制中國的發展。事實上,是美國不想把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華盛頓在人為壁壘的基礎上打起了對華貿易戰和技術戰。當然這會給中國造成一定的困難。 但從長遠來看,美國本身也將受到這種政策的負面影響。問題是,即使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也不想走得離中國太遠。例如,歐盟當然對中國對歐洲科技公司的投資持謹慎態度。而在2020年中國已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在中東和非洲,美國根本無法與中國競爭,中國已成為這些地區的主要投資方和合作夥伴。例如,沙特阿拉伯在實施本國 2030 年願景計劃時依賴於與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而華盛頓長期以來卻想與這些中國公司斷絕往來。非洲的發展完全依賴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和貸款。最後一點,即使是對於許多美國公司而言,中國仍然是主要市場。而對於製造商來說,中國的中間產品十分重要,它們在生產過程中被廣泛使用。 可見,如果美國與中國徹底脫鈎,中國這個利基市場將被其他國家的企業佔據,美國企業將失去大量本可用於提升競爭力的研發的收入。拜登政府目前將不得不在現實考量和反華鷹派的要求之間做出取捨。寄希望於合作夥伴效仿美國,減少對華經貿往來,未免太天真了。亨利·保爾森在《外交事務》雜誌的文章中強調,實踐已經表明這樣的政策不會奏效。
華盛頓逼中國反對俄羅斯能否得逞?
現在美國一直在加劇與中國的對抗,竭力將盡可能多的第三國拉入其中。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國與荷蘭、日本就共同限制向中國供應半導體及相關生產設備達成一致。但據路透社報道,日本芯片製造商還未收到政府的任何解釋,沒有透露與美國達成了哪些共識,以及這將如何影響他們的業務發展。日本最大的五家半導體公司表示,他們不知道日本當局與美國就限制對華出口達成任何協議。 美國此前曾與第三國一起限制對中國的芯片供應。 但日本公司幾乎沒注意過這些措施,因為這些限制只適用於最新一代的芯片,而日本製造商生產的產品使用的技術要先進得多。 然而,日本在必要設備的生產方面仍然保持領先地位。但日本在生產芯片所需的必要設備方面仍保持領先地位。如果日本、荷蘭和美國果真達成協議,共同限制此類設備的供應,這肯定會對日本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暫時日本半導體公司的股票尚未對有關東京、海牙和華盛頓之間達成協議的信息做出任何反應。 路透社寫道,需要瞭解技術細節才能評估對業務的後續影響。
台灣能否幫助立陶宛成為半導體製造大國?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參與度很高,因此不可能完全放棄與北京的合作。例如,在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方面,中國是全球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中國公司在鋰的開採和生產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鋰又是製造電池所需的金屬。彭博社報道稱,電動汽車需求的上升導致鋰的成本急劇上升,因為它是一種稀缺資源,供不應求。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中國鋰生產商能夠獲得創紀錄的收入。例如,根據天齊鋰業的預測,公司今年的淨利潤將增長近10倍,而贛鋒鋰業收入有望增長 321%。中國鋰生產商計劃擴大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據彭博社透露,天齊鋰業宣佈收購澳大利亞 Essential Metals Ltd.,贛鋒計劃投資 150 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建設兩家電池工廠。
人們都去哪兒了?中國特大城市在農歷新年到來之際再次變得空蕩蕩
經過數年的嚴格疫情管控後,中國正在自信地復蘇,包括旅遊業。 據美國商業新聞頻道CNBC報道,春節假期旅遊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一。但尚未達到疫情前的水平。這一切都與消費者的信心有關,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恢復。 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疫情會在不同地區突然爆發,進而導致商業活動減少,經濟前景惡化。比如很多企業為了雙十一(11.11)投入了營銷活動,但實際銷售額卻比之前低得多。人們根本不知道對生活有甚麼期待。 中國突然放開,出乎人們所料。大多數分析師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前幾年的高儲蓄率仍將推高消費。在國家政策層面,政府正在努力支持這一趨勢。CNBC 稱,不久前李克強總理在中國國務院會議上呼籲官員們集中精力支持需求、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復蘇。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