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在南海設立“防線”將破壞地區安全

美國和北約有意在南海築起一道“防線”。為此美國正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串通勾結。北約在東南亞擴大軍事存在最終將破壞地區安全。
Sputnik
美國和北約顯然正計劃將北約“防線”移至南海,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週一在第一頻道做出此番表示。俄羅斯外長提到西方不止一次放出的言論,即北約完全有權為所欲為。他們可以在一份聲明中說北約是一個防禦性聯盟,所以不要害怕,沒有誰的安全會受到北約的威脅。但正如拉夫羅夫所說,北約負責人斯托爾滕貝格馬上又在宣佈,北約對包括印度-太平洋地區在內的全世界的安全負有全球性責任。拉夫羅夫警告說,他們將把“防禦聯盟”的防線移到南海,就像他們在華約和蘇聯解體後將北約的防線移到俄羅斯邊境一樣。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與加拿大研究所軍事政治問題研究方向負責人、退役少將帕維爾·佐洛塔廖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北約在南海設立“防線”的藉口也許是美國宣稱的所謂中國似乎限制美國進入該地區。
帕維爾·佐洛塔列夫說:“美國一直在表示擔心,中國在確保其海上交通運輸安全的同時似乎限制了美國及其盟友在該地區的航行自由。他們習慣於在世界各地展示自己的強勢。可以理解,他們想主導全球經濟,他們想消除一切障礙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是中美關係中除台灣以外的主要矛盾之一。在這方面建立多邊‘防線’,美國可以先與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合作。考慮到長期的雙邊軍事聯盟和已經建立的 AUKUS 集團,他們將更容易與這些國家合作採取行動。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經驗表明,考慮到聯盟中的共識規則,吸引所有北約成員加入美國的計劃可能比建立一些新的聯盟來服務於美國的利益更加困難。”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高層多次警告西方,在該地區推行集團政策、組建各種集團和聯盟以推進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是不可接受的。中國尤其反對北約進一步擴大。中國駐歐盟使團官網 2 月 8 日發表的聲明特別指出,在冷戰結束 30 年後北約持續拓展區域和領域,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立,無助於世界的安全與穩定。中方強調,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和擴張軍事集團為保障。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上述表態評論道,美國和北約正在有目的地擴大在南海的軍事存在。
陳相秒專家說:“當前除美國外,北約的其他國家,比如英國、德國和法國已經將防線推到了南海地區,不斷增加軍事部署和實際行動。比如英國去年提出要在印太地區保持常態化的存在,英德法三國也先後派出驅逐艦和航母進入南海海域。這說明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已經將自己的活動範圍擴大至南海地區,同時在戰略規劃上也是如此,無論是歐盟還是其單個成員國的印太戰略,都表示要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而南海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核心區。
“美國過去一直在南海地區保持著強大存在,與北約其他國家時常就南海問題和地區安全局勢進行磋商。應該說這些行為已經表現出北約將自己的戰略防線推到了南海地區,目的一是維持自己在南海的利益,二是維護所謂的航行自由,三是增加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我認為從各個方面來看,美國及北約的行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並且是有組織、有意圖地在南海地區加強自己的軍事存在和防線建設。”
陳相秒專家認為,美國是在把北約視為遏制中國的工具,但北約海軍東擴最終將破壞地區力量平衡。
陳相秒專家接著說:“當前北約東擴不僅局限在陸地,在海上同樣有所行動。美國已經不再滿足於在印太地區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地區盟友和夥伴國進行遏制中國的戰略計劃,同時還尋求把東西兩個方向的力量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包圍圈。如果算上印度,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包圍圈已經基本形成,從歐洲到印度,再到東南亞、東北亞和南太地區,是一個相對完整且大範圍的地理包圍趨勢。所以拉夫羅夫指出的是一個現象,也是在提醒地區未來的安全局勢有可能會重走歐洲大陸的老路,甚至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包括地區力量平衡因為北約的海上東擴而走向動亂,美國在印太地區開展更大規模的軍事部署和行動等。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對地區各國的一個安全警示。”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國際信息安全與科技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阿列克謝·比留科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在南海建立北約“防線”將是進入地區安全陷入深淵的一步。在他看來,中國會對目前形勢做出相應反應。
阿列克謝·比留科夫說:“中國將根據北約在該地區侵犯其安全的具體計劃和行動制定反制措施。中國對威脅的反應總是充分、周到、有力。毫無疑問,這正是這種情況下會發生的事情。”
2 月 4 日在北京舉行的俄中首腦會談結果之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雙方都表示反對在亞太地區形成封閉的集團結構和對立陣營。俄羅斯和中國還表示,他們對美國印太戰略對本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負面影響保持高度警惕。因此,不能排除俄羅斯和中國對美國和北約在南海出現“防線”將做出共同反應。
俄外交部:“四國機制”變為“亞洲版北約”原型的計劃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