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中西方貨幣政策截然不同

中國將一年期基準貸款最優惠利率從 3.85% 下調至 3.80%。這是中國一年半來首次放鬆貨幣政策。雖然降息幅度不大,但與發達市場加息抗通脹的總體趨勢顯然可以稱得上是分道揚鑣。
Sputnik
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受到疫情危機的影響最為明顯。這是可以理解的——中國是第一個遭遇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的國家。最初不知如何應對疫情,沒有建立起必要的醫療物資生產,沒有跟蹤疾病傳播的監控系統,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中國被迫封鎖包括武漢在內的一座座城市,對其隔離。這自然會導致商業活動、工業生產急劇下降,並最終導致 GDP 下降。
西方銀行家上調對中國增長的預測
然而,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中國出現了快速復蘇的勢頭。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採取溫和的貨幣政策。為了克服危機帶來的後果,選擇了財政刺激措施。保持六大領域(就業、金融、國際貿易、外資、國內投資、人口預期)穩定和六大領域安全(就業、基本生活保障、市場主體運行安全、糧食和能源安全、產業和供應鏈穩定,基層政府的正常運作),採取了一些刺激措施。結果,預算赤字幾十年來首次增加到 GDP 的 3.6%。中央批准了1萬億元專項國債抗擊疫情。此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擴大至3.75萬億元。個人免稅上限提高到5000元。稅率也被削減,包括增值稅。
這些措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是 G-20 國家中唯一一個在2020 年年末 GDP 呈現增長態勢的國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成功的關鍵首先是因為出現了疫情得到控制的局面。
黃衛平教授說:“一方面,中國很早就控制住了疫情;另一方面我國整個經濟恢復的情況不錯,除了面對面的服務業受散髮性疫情影響外,其他行業恢復的態勢基本都比較好。”
相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則採取了積極的貨幣刺激措施。可以說,幾乎四分之一的流通美元是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危機期間印刷的。美國開足印鈔機,將國債膨脹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執行其旨在幫助國民、企業和工業克服危機的社會計劃。
但是經濟規律是不能被愚弄的。商品市場開始出現波動,隨後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國當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了 6.2%——這是過去 30 年來的最高數字。而且,一些生活用品、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幅度更大。例如,培根的價格每年上漲 20%,雞蛋 ——12%,洗衣機——15%,汽油——50%。即使美國當局採取了一攬子措施幫助民眾克服 疫情造成的危機,名義家庭收入增長也相當快,通脹甚至更加強勁。因此,與2020年10月的水平相比,美國家庭的實際收入下降了1.2%。
為甚麼數字人民幣會讓英國情報機構感到恐慌
美聯儲以及隨後的歐洲央行已經宣佈將縮減貨幣刺激政策,並將全力對抗通脹。這意味著西方市場的超低利率時代即將結束。長期奉行溫和貨幣政策的中國為何會反其道而行之?黃衛平專家借應對外部負面衝擊的需要來加以解釋。中國的通貨膨脹處於可以接受的水平,因此政府有回旋餘地來支持本國經濟的增長。
黃衛平教授接著說:“我們可以看到,當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嚴重。中國通脹雖然與過去相比略高,但總體來講較為溫和。不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另外,我們利率的走勢實際上也與國際相反。因此我個人認為2022年可能還會降准,包括LPR利率可能還會繼續下調,以穩住整個經濟,克服三重壓力。”
在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府確定了來年經濟政策的重點。2022年將在保持穩定和發展的標誌下度過。當然,人們不應期望中國會像 2008 年危機期間那樣全力啓動貨幣刺激措施。不過精准緩解很有可能。
黃衛平專家強調,主要的刺激措施將針對中小企業。它們為城市提供了80%的就業機會和60%以上的GDP增長。但不要指望完全自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本的“紅綠燈”。中國政府在理解資本作為生產要素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性的同時,也看到了資本混亂擴張威脅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風險。因此,對於企業的“大鯊魚”、大企業,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監管沙盒”時代結束。現在是遵守成人規則的時候了,以使公司的活動符合實現共同福祉的總體和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