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在“康涅狄格”號核潛艇 10 月 2 日在南海出事地點附近上空發現五架美國偵察機。總部位於北京的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在推特上透露,WC-135W Nuke Sniffer 是該機群中的一架。它專門收集和分析大氣樣本,以檢測和識別核爆炸的放射性後果。該智庫的報告指出,這架偵察機是該地區的罕見訪客。它參與的最後一次行動是在 2020 年 1 月。這組機群還包括一架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飛機、兩架海軍巡邏機和一架反電子戰偵察機。
美國軍機也許正在調查核潛艇事故可能造成的輻射後果。 11 月 1 日第 7 艦隊發言人海莉·西姆斯宣佈完成對潛艇事件的調查。原來這艘潛艇在南海與地圖上沒有標出的海底山脈相撞。此前美國軍方表示,此次事件並未對核動力裝置造成影響。然而,最終調查報告沒有提供有關碰撞後果的任何細節。
中國未必能對此項內容不多的調查結果感到滿意。中國外交部對此事件表示嚴重關切,要求美方向中方詳細說明事故情況,包括說明事發地點、披露潛艇意圖、澄清碰撞是否對周圍環境造成損害等。中國媒體指出,美方有責任發佈事件基本信息。否則,這將意味著美國做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例如,美國違反國際法,嚴重侵犯他國在南海的利益範圍。中國媒體對美國主流媒體與其他西方國家媒體一樣,始終對該事件保持沈默表示遺憾。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監測顯示,美軍10月份對南海進行了52次偵察飛越。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潔認為,地區新的局勢要求中國加強在南海的反危機管控。
張潔專家說:“近年來美軍機在南海活動實際上已經成為常態化事件,一年可達上千次。這也說明美國是要回歸亞太地區,或者加強自身在地區軍事力量的存在。此次美軍在南海派出多架不同類型的軍機,雖然不是特別尋常,但是具體也要看軍機活動在哪片海域。至於是否與此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與不明物體相撞有關,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而且我認為一次行動並不具有象徵意義,無需過度解讀,繼續保持觀察即可。
“另外,在當前的局勢下,我認為有必要加強在南海地區的危機管控。眾所周知,2001年中美在南海發生的撞機事件仍然讓人記憶猶新。而當時美軍在南海的活動尚且不頻繁,那麼在當前一年上千次的大規模活動下,從高空到水面再到水下的立體空間內,國家間很容易發生軍事摩擦,不有利於地區的長遠發展。再加上目前中美關係的整體氛圍較差,雙方各層級的軍事交流相對較少,更有必要注重危機管控。”
由於“卡爾文森”號和“伊麗莎白女王 ” 在南海的活動,美國在 10 月份增加了在南海的空中行動。10月初美國導彈驅逐艦、英國航母群與日本、荷蘭、加拿大、新西蘭等國軍艦在菲律賓海進行演習,部分艦艇通過台灣南部的巴什海峽進入南海。
在這次海上活動之前,解放軍在該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演習。其中,在10月解放軍派出約200架飛機到台灣附近空域進行演習。中國媒體報道說,演習期間打破了多項記錄。包括第一次向演習地區派出了戰鬥機和運輸直升機。
在評論台灣媒體有關10月26日大陸首次向該地區演習派出Mi-17運輸直升機和WZ-10直升機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專家指出,這些直升機需要飛機掩護,但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懸停。 《環球時報》援引專家的話報道稱,這可能意味著解放軍已經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演習,即在獲得空中優勢和對海上控制權後,正在演練複雜的兩棲攻擊和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