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絕對指標而言,去年可謂是艱難的一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但與大多數經濟因新冠疫情危機而下滑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結果可被認為是成功的。PMI商業活動指數僅在2020年第一季度處於50以下的負區域,隨後各項指標呈現穩定的正趨勢。今年年初增長更快:1月份以來,中國經濟增長9.8%。而增長結構也符合中國政府的長期戰略,即轉變增長方式,從出口轉向內需。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消費佔GDP增長的64.8%,投資佔15.6%,出口佔19.5%。
然而第三季度的增幅不大。大多數分析師預計 GDP 將至少增長 5.2%。上一季度的增長率為 7.9%,因此略高於 5% 的增長預測看起來甚至有些保守。但結果表明,到本季度末經濟僅增長了 4.9%。 9 月份工業生產僅增長 3.1%,而彭博社分析師預計該行業至少增長 3.9%。不過,也有積極的方面。零售銷售,相反,增幅較大。 9 月份增長 4.4%,而 8 月份這一數字僅為 2.5%。城市失業率也在下降。 9 月份為 4.9% ,而在一個月前失業率為 5.1%。
儘管如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總體而言經濟發展明顯放緩,這主要是由於 COVID-19 新變種的傳播。陳鳳英專家說: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由德爾塔病毒引起的疫情反彈。自今年五月起全國疫情好轉,大家相對都比較放鬆,然而在七月德爾塔病毒於南京出現後,在全國局部地區分散蔓延,導致疫情一直反反復復,明顯影響了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我們可以看到,疫情的反彈對投資消費產生了較大影響。雖然CPI同比上漲,但是並沒有發揮引擎般的拉動作用。如果沒有疫情,我想GDP增速達預期是沒有問題的。當前全球的疫情都在反復,無論是國際機構下調預期,還是我們自己都感覺到經濟增速不可能很快恢復,而問題的主要源頭就是疫情。”
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原因之一是由於疫情後商業活動恢復不平衡導致的不同國家出現的能源危機。結果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中國在能源供應方面也面臨困難——在一些地區不得不限制能源消耗。這也影響了工業生產的增長。鑒於向百姓供電為絕對優先事項,廠家只能被迫放慢甚至暫停生產過程。
中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應對的房地產市場過熱,也對經濟放緩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為了防止出現泡沫,政府開始出台一系列措施,整頓開發商的活動。例如,去年引入了公司負債與淨資產和權益比率的標準。然而,實踐表明,近半數中國開發商沒有達到規定要求,面臨嚴重問題,其中包括總負債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最大開發商恆大。
順便說一下,經濟中信貸規模的快速增長是中國多年來也一直在努力應對的一個根本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國內生產總值保持高增長。然而這種建設是通過擴大信貸供應來進行的——無論是私營公司還是地方政府都這樣做。此類項目並不總是具有成本效益,這就意味著這種情況會威脅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應對金融風險是同治理環境污染和脫貧一起和為中國政府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但在這方面,需要在增長需求和金融穩定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正在放緩。陳鳳英專家指出,這會減緩整體經濟增長。陳鳳英專家接著說:
“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理論上十四五規劃後應該拉動一大批基建項目,包括新基建和老基建,但是到目前其它的大項目似乎並沒有跟上,這也會影響到了後續的投資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方面也是需要我們去加強關注的。
“總體來看,最關鍵的是需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配套,不能有高有低。穩定的宏觀政策所帶來的預期,無論是對企業居民還是對整個環境都是有利的。”
不過,絕對增長率不再是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其中包括社會保障的有效性、環境和生態狀況以及失業率。在這方面,重點是提供就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今年的任務是創造110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今年前9個月已經創建了1045萬個。正如陳鳳英專家指出的那樣,青年專家的就業存在一定的困難。事實上,去年有超過 800 萬學生從教育機構畢業。但這裡責任不僅由國家承擔,而且由大型公司承擔。例如,石油巨頭中石化去年將招收畢業生的職位增加了一倍。總體來看,消費、出口、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不會出現較大波動。將能完成國家制定的目標——確保2021年經濟增長6%以上。儘管許多獨立的國際公司正在修改對今年中國 GDP 增長的預測,即使是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對前景的評估甚至還要好——增長超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