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為三年來最高。令人樂觀的統計數據表明,儘管其他亞洲金融平台在11月反彈之後出現下滑,但中國市場仍進入了穩定增指數長。上證綜合指數上漲1.07%,至3444.84點,深證綜合指數上漲0.61%,至2266.79點。香港恆生指數則下跌0.5%,至26760.53點。韓國KOSPI下跌0.44%,至2621.86點,而日本日經225下跌0.55%,至26498.32。
近年來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僅有一次跌至50以下。在中國新冠疫情高峰期,2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分別降至35.7和29.6點。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中國政府成功將PMI恢復到增長區。 8月非製造業PMI首次高於製造業。此後一直保持著這種趨勢。而中國幾個地區因抗擊疫情蔓延而實行的長期封鎖給服務業造成嚴重打擊。服務業也是最脆弱的,因為其發展對民眾的購買力更加敏感。相應地在經濟動蕩時期,人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首先迫使人們希望節省服務開支。故非製造業PMI的增長態勢首先說明,人們的實際經濟狀況已大大改善。
近年來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僅有一次跌至50以下。在中國新冠疫情高峰期,2月份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分別降至35.7和29.6點。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中國政府成功將PMI恢復到增長區。 8月非製造業PMI首次高於製造業。此後一直保持著這種趨勢。而中國幾個地區因抗擊疫情蔓延而實行的長期封鎖給服務業造成嚴重打擊。服務業也是最脆弱的,因為其發展對民眾的購買力更加敏感。相應地在經濟動蕩時期,人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首先迫使人們希望節省服務開支。故非製造業PMI的增長態勢首先說明,人們的實際經濟狀況已大大改善。
11月的樂觀統計數據公佈後,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趙慶河隨即解讀了中國經濟穩定復蘇的原因。他說,有四個主要因素推動生產活動向前發展。首先,中國製成品的供求關係都在持續改善。第二,中國進出口實際上已經恢復。此外,原材料和製成品的價格上漲。最後,對大小各種規模製造商發展的預測繼續保持樂觀。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刁莉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國是第一個面對這種流行病的地方,無疑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即使是小型電商公司的訂單也並未受到預計的嚴重打擊。刁莉專家說:
“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的小型電商以及企業的訂單並沒有想象得減少那麼多。再加上海外因為疫情所遭受的損失多於我們,導致大部分的訂單都來自海外。我想製造業活動上升是有這樣一個原因的。另外,上個月在武漢還舉辦了一場小型電商的會議,商務部也有派人參加。那麼經過大家的瞭解,尤其是在海外的中國電商代理普遍都反映企業盈利得非常好。所以我認為中國經濟的前景和製造業活動上升的速度還是比較樂觀的。”
一些專家此前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主要與其他國家的疫情和經濟形勢有關,目前尚不樂觀。首先,中國“進口”感染的風險取決於其他國家應對疫情的成功程度。此外,其他國家經濟和商業活動的低迷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到今年年底幾乎所有最大的中國產品進口國都將面臨經濟下滑。大概美國降8%,歐盟降7%,日本降6%,印度和澳大利亞降5%。
但據預測,中國將是“二十國集團”中唯一其經濟到年底將保持增長態勢的國家。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龐大的中國國內市場。中國政府今年宣佈的雙循環戰略已經假定在維持外部渠道(與國外市場合作)的同時更加依賴內需。正如刁莉專家所說,儘管事實上其他國家第二波新冠疫情不會消失,但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將降至最低。刁莉專家解釋說:
“第二波疫情浪潮肯定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各國現在對疫情都有一定的防範,再加上中國正在倡導‘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所以在經濟方面肯定會有一部分彌補。我個人預計損失會有一點,不過與之前相比會少得多。而且如果‘雙循環’政策得以正常發展,尤其是與金融循環相匹配,那麼損失應該不會太大。”
作為中國傳統促銷日的“光棍節”過後,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領導者阿里巴巴和京東分別網售了741億美元和410億美元的商品。儘管經濟和民眾購買力承受了危機餘波的壓力,但阿里巴巴的銷售額卻比去年翻了一番。雖然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包括對中國來說,但這並沒有阻礙中國取得良好的經濟成果。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近年來中國在建立市場經濟體系方面取得出色成就,國內市場的能力正在不斷擴大。他說,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僅比美國少2000億美元。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正如中國國家發改委所預測的那樣,美國2020年將不得不把這一領導地位讓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