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煤炭,歐洲將挨凍。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加速了通貨膨脹。綠色能源沒有發揮預期效果。氣候義務被證明無能為力。世界上很多媒體都充斥著這種可怕的頭條新聞。電力短缺同時出現在完全不同的市場——歐洲和亞洲。例如,中國在其大部分省份實行了能源配給制度。從政府的最新聲明來看,這已經是一個防止居民電力供應中斷的問題。歐洲國家嚴重關注其經濟狀況和社會穩定,因為天然氣價格每天都在刷新新紀錄:幾個月內價格幾乎翻了三倍。此外,儲氣設施正在迅速耗盡——根據電力工程師的預測,藍色燃料只有在冬季異常溫暖的情況下才足夠。無論是在歐洲還是亞洲,都沒有應對寒冷天氣的“B 計劃”。
為甚麼會這樣?眾所周知,當多個負面因素同時出現時,就會發生災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戰略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個因素都醖釀了相當長的時間,都是由政治、經濟、氣候原因造成的。只是現在情況已經孕育成熟。
第二個因素是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信賴。沒有人認為存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必須為減排而奮鬥。然而掌握新能源領域的過程應該是平穩漸進的。鑒於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像歐盟那樣依賴風力發電是危險的。今年夏天就異常平靜無風,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遠低於預期。
順便說一下,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全球綠色能源炒作的影響。北京宣佈到2060年全國將實現碳中和。中國發起了一場大規模運動,以減少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煤炭生產,並淘汰落後的燃煤電廠。但是煤炭在能源平衡中的份額仍然超過50%。現在,當國家需要增加發電量時,完全可以通過擴大燃煤電廠的運營來實現。但畢竟煤炭產量也減少了,技術上不可能快速增加。結果,不得不採取極端的電力配給和釋放國家煤炭儲備的措施。就連對被暫停進口的澳大利亞煤炭也採取了行動: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對儲存在港口倉庫數月的煤炭進行了快速清關。
COVID-19 疫情在不同國家的不均衡表現導致了物流中斷。由於疫情造成的封鎖,油港斷斷續續地工作。因此,燃料的運輸不再像以前那樣有規律地進行。此外,問題既存在於國際貿易層面,也存在於向最終消費者提供燃料的層面。例如,在英國,許多加油站空無一人——汽油短缺。這是由於缺乏油罐車司機,他們要麼在疫情高峰的封鎖期間被解雇,要麼受到英國退歐政策的影響。以至於他們不得不讓士兵去開油罐車,以某種方式解決燃料短缺的問題。
現在每個國家都像在疫情期間一樣,自己解決自身問題。例如,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已下令各銀行,包括所謂的“政策性銀行”,為煤炭行業和電力供應商提供穩定的信貸。與此同時,監管機構警告不得將信貸資源用於投機交易,包括燃料期貨。此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要求國有能源企業不惜一切代價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法國和西班牙當局呼籲對歐盟能源市場進行改革。他們認為有必要為消費者調整電費,後者的電費呈指數增長。英國人在恐慌中購買汽油和柴油,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短缺。
令人驚訝的是,西方政客還未得出最簡單的結論,儘管上次的結論還是疫情爆發時提出的。如果問題本質上屬於全球性,那麼它只能通過全球性的協調措施來解決。畢竟,抗疫措施的不均衡性是失衡的先決條件,而失衡也是當前能源危機的罪魁禍首。今天雖然一些國家不惜一切代價解決能源問題,但危機還會在世界其他地方重現。如果出於政治野心,干預能源項目的發展,讓位於有損常識的炒作,這種危機可能會成為生活中的常客。舉個例子,無需看得太遠:一年前預計 COVID-19 將在六個月內被擊敗。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說,這種新的疾病可能將長久與人類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