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當地時間22日在MSNBC的一個節目中表示,“我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再次訪問中國。”
克里補充稱,他相信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也會在某個時候會面,但不知道具體時間。
如果克里的訪問成行,這將是他今年第三次訪華。克里曾作為首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拜登政府高官於今年4月14日至17日首次訪華,並於8月31日至9月3日二度訪華。
在克里第二次訪華期間,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他舉行視頻會晤。王毅說,中美氣變合作既符合雙方利益,也將造福全人類,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美方希氣變合作成為中美關係的“綠洲”,但如“綠洲”周圍都是“荒漠”,“綠洲”遲早會被沙化。中美氣變合作不可能脫離中美關係的大環境,美方應與中方相向而行,採取積極行動,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
中國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鄭安光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克里即將第三次訪華表明,拜登政府迫切想要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一定成績以掩蓋其乏善可陳的執政表現。
他說:“應對氣候變化是拜登大選時的重要承諾之一,明年是中期選舉,選民勢必要盤點拜登政府的‘政績’,如能夠在氣候變化方面和中國形成合作,可對選民‘有個交代’,也符合拜登政府‘在有利於美國利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的指導思想。”
他還指出,“在中美關係如此緊張的背景下,中國願意與美國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也反映了中國在事關人類共同命運議題上能夠放下‘個人恩怨’,展現了中國的大國胸懷和高度的責任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通過視頻向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對此,克里重申了他對習近平主席有關煤炭發電決定的支持,稱這表明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真的是認真的”,這讓中國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譚秀傑副教授指出,中國在氣候變化上的努力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且已經是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導者,這是美國必須承認的事實。
他說:“中國提出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的目標,從達峰到中和的時間跨度比發達國家短,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比發達國家嚴峻。但是,中國嚴守自己的承諾,以切實行動來表明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真的是認真的’。”
鄭安光副院長則強調,“克里對習近平表態的高度支持表明中國領導人在氣候變化等問題提出的一系列國際倡議,是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真正為全人類共同利益服務的,維護的不是中國一家利益,而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共同利益。”
氣候變化是目前中美兩國共識最多、達成合作的可能性最大的領域之一。有看法認為,氣候合作或許可以成為新時代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的“乒乓外交”。而專家們一致認為,目前中美關係面臨嚴重困難的原因與上世紀70年代冷戰時期大大不同,雙方關係緩和的關鍵在於美國停止對華無理打壓。
鄭安光副院長說:“中美關係的困難主要責任是美國部分政客和精英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中國並沒有把美國當做敵人,更不願意與美國對抗。中美關係不需要氣候外交作為‘引子’,只要美國放棄對錯誤立場,中美關係的全面恢復是有可能的。而以氣候變化作為突破口也符合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
而譚秀傑副教授則強調,“氣候變化事關全人類的共同命運,中美氣候合作有助於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也確實是需要中美溝通合作的領域。而中美關係能否緩和更多取決於美國能否正視中國的快速發展、能否摒棄冷戰思維、能否做到平等對話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美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同時在氣候變化等廣泛領域擁有共同利益。雙方應該在相互尊重基礎上保持對話溝通,開展互利合作,同時通過平等磋商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新回到穩定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