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巨頭縮水嚴重

在反壟斷法規收緊的情況下,中國主要科技公司市值縮水超過 500 億美元。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SAMR) 已發佈《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詳細列舉了被定性為壟斷的行為,並對此下了禁令。這些規定尚未生效,但在新的意見稿發佈當天,香港收盤時京東、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報價分別下跌5.2%、4.8% 和 4.1%。
Sputnik

中國富豪資產縮水有多嚴重?
根據新規,中國科技巨頭過去所做的大部分業務今後都將被認為是不再被允許的壟斷表現。例如,如果平台故意限制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公司提供的產品的兼容,就是違法。禁止實施插入鏈接或者強制進行目標跳轉等流量劫持行為。此前有微信用戶抱怨無法把短信從阿里巴巴發送到市場的鏈接。此外,“二選一”的做法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在線市場禁止賣家與其他電子商務平台並行合作。從今往後將禁止虛假廣告、水軍在線客戶評論和其他誤導性信息。該文件還涉及用戶數據保護和消費者隱私問題。

長期以來中國科技巨頭的發展可謂是暢通無阻,他們的成就實際上是作為中國進步和技術奇跡的例證被中國媒體宣傳的。最終在中國普及的移動支付,被視作中國新的偉大發明。阿里巴巴和騰訊憑借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服務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佔據雙頭壟斷地位。他們已經積累了超過 10 億的活躍用戶。現在,城市中近 90% 的中國居民經常使用移動支付進行日常購物、水電費等。電子商務市場也在增長。中國佔全球電子商務營業額的一半以上。2020年電子商務在中國零售總額中的佔比達到44%,為全球最高。騰訊等一些中國公司的資本額超過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總和。在中國資本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科技公司數量位居世界前列。而在全球初創公司中排名榜首的是中國字節跳動,其資本達1400億,幾乎是埃隆·馬斯克的SpaceX的兩倍。

滴滴在飽受爭議後讓司機的收入更透明
中國科技巨頭似乎勢不可擋,他們仍在征服世界資本市場,繼續自信地創造中國科技奇跡。但監管機構介入並決定迫使大企業遵守同樣規則。事實是,中國科技公司增長如此之快,主要是由於行業監管薄弱——中國政府一直不想用監管措施扼殺新興企業。但正如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現在一些公司已經成長為如此龐大的巨頭,以致他們不受監管的活動開始不僅威脅到中小企業的正常發展,而且還威脅到公民的社會福祉。

翟巍專家說:“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平台的經濟領域,他們所涉嫌實施的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甚至包括其它領域大型企業的不正當競爭手段,都會損害到中小企業的權益,以及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國家相關部門現在對巨頭企業強化反壟斷監管與反不正當競爭監管,是希望能夠保證我國互聯網平台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促進大型科技企業聚焦於科技創新與提升社會公眾的福祉。”

阿里巴巴是今年春天第一個受到反壟斷監管機構批評的公司。該公司被處以創紀錄的 28 億美元巨額罰款。很快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又約談了另外 34 家科技公司代表。監管機構要求這些公司的業務符合反壟斷法。今年幾乎所有中國大型科技公司都受到批評,包括騰訊、美團、京東等。其中許多公司隨後被罰款。

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是滴滴出行。儘管監管部門曾警告它需要規範保護和處理用戶數據的系統,但該公司還是在紐約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此舉引起了政府的不滿,因為根據美國法律,該公司必須在公開募股(IPO)期間披露信息。其中可能是有關用戶的敏感信息。 IPO 兩天後中國監管機構要求該公司下架自己的APP。結果導致該公司股價暴跌30%。儘管對滴滴出行的調查尚未結束,但實際上公司已經損失了 15 億美元。

在中美經濟和技術對抗的背景下,中國當然需要自己的國家冠軍。乍一看中國監管機構的行為似乎不合情理:為甚麼在理論上應該站在技術競賽的最前沿的時候給本國公司製造麻煩。翟巍專家解釋說,事實上,從長遠來看監管措施對公司本身和整個國家都有好處,因為這將迫使企業通過創新和真正的進步來增加利潤,而不是利用其壟斷地位。

翟巍專家接著說:“眾所周知,美國今年推出了《無盡前沿法案》,準備與中國展開全面戰略競爭。在這一大背景之下,中國在互聯網平台經濟領域強化反壟斷監管,非常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利益。因為強化反壟斷監管可以促使互聯網平台企業不再追求壟斷暴利,轉向尋求通過科技創新等方式來獲取盈利,推動頭部企業和平台在關鍵的科技領域聚焦於科技創新。長遠來看有助於提升中國在經濟技術層面的核心競爭力。”

顯然,監管科技公司並使其活動符合規則仍將是中國領導層未來五年的優先事項。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是旨在加強國家安全、科技、反壟斷監管等領域的基本規則。該文件指出,有必要加強監管,包括對教育服務、食品、藥品和金融服務的營業額。金融科技以及課外教育領域已經受到監管部門的監管。金融科技公司開始受限於金融控股規則。私立教育機構和服務今後應該成為非營利組織。現在食品行業和零售業以及制藥行業的公司也很緊張。規範他們行為的,又將是甚麼樣的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