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危機時刻不想購買進口商品

中國本土品牌去年在國內的銷售態勢比外國品牌好。按照美國貝恩咨詢公司(Bain & Company)的報告,外國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下降了4.1%,平均售價上漲了1%。因此,在中國銷售的外國品牌商品總值下降了3.1%。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品牌僅下跌0.5%。
Sputnik

根據貝恩公司的計算,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品牌奢侈品市場下降超過20%。這是自2009上一次危機以來的最大年度市場跌幅。但中國奢侈品市場相反去年卻增長了48%,達到 540 億美元。儘管北美和南美仍然佔據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壓倒性佔比——740 億美元,歐洲位居第二——680 億美元,但中國在2020 年危機年的佔比幾乎翻了一番:從13%增加到23%。

亞洲藝人成代言香餑餑:為何奢侈品牌紛紛看向東方
離奇的是,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迅速增長與全球流行病的蔓延有關。在多國關閉邊境的情況下,中國出境游佔比明顯下降。與此同時,正是中國公民在國外購買奢侈品的比例最大——高達33%。因此,沒有得到滿足的海外購物需求在中國境內實現了,至少是部分實現了。中國當局瞭解到這種趨勢,採取了適當的刺激措施。例如,2020年海南免稅店免稅購物額度從每人每年3萬元提高到10萬元。這一措施被證明是有效的。據媒體報道,海南首月離島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234%。
對奢侈品的需求主要由中國年輕人形成。據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數據,中國有大約4億出生於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s),比歐美有勞動能力人口加起來都多。通常來說,中國千禧一代是獨生子女,從孩提時代起就習慣於親人的不斷關心照顧。因此,他們從小就養成了消費行為。與父母不同的是,他們不習慣擔憂未來,更青睞現在即刻獲得一切。他們的形象標誌是最新款的智能手機以及品牌服裝。據高盛預測,到2024年,中國千禧一代的平均年收入將超過1.3萬美元。全球奢侈品製造商現在就已經明白,極大彈性不是中國市場需求的特點。為了盡可能減少經濟損失,古馳(Gucci)將箱包價格上調了20%,愛馬仕(Hermes)、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香奈兒(Chanel)的價格上調幅度在1%到13%之間。然而,他們在中國的銷售額仍然繼續增長。
然而,全球時尚業也有不利的趨勢。中國年輕人正逐漸放棄外國品牌,選擇本土製造商。根據瑞士信貸的一項研究,超過90%的29歲以下的人傾
中國Z世代不需要西方品牌
向於中國本土品牌的家電。同樣的情況也涉及許多其他產品。中國商品的質量大大提高。相反,外國商品出現了各種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這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人選擇本土品牌。

“與過去相比,中國本土製造的商品質量顯著提升。消費者也逐漸意識到,外國品牌中國生產的問題。另外,消費者的年齡層反應了不同的消費觀念。通常Z時代等年輕群體更注重品牌,而年長者則更看重實用性和質量。2020年仍然是處在疫情的一年,我們可以看到這期間真正應對疫情的商品國外是沒有的。而且我們說很快將開放外國商品,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外國商品攜帶病毒進入了中國。基於這方面的考慮,消費者心裡可能仍然不那麼放心。再加上疫情確實導致國際物流不暢,過去受歡迎的外國品牌也無法再大規模地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政治動機在中國人的消費行為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瑞典服裝製造商H&M在拒絕使用來自新疆的棉花後,公司在中國的進款立即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耐克(Nike)和阿迪達斯(Adidas)也做了同樣的事情。目前這些品牌不再像從前一樣受歡迎,因為愛國的中國公民認為,這些公司在一些中國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政治攻擊是不合適的。

中國經濟已經轉為國內消費主導型?
根據貝恩公司的報告,中國三線城市的表現要好於大城市。因此,以北京為例,非耐用消費品的成本下降了1%,但在小城市,對這類消費品的需求卻在增長。貝恩公司對此解釋說,小城鎮居民更少活動,這意味著他們傳播疾病的風險較小。與此同時,疫情問題尚未解決像過去一樣令許多中國人不安。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 的研究表明,現在有20%到30%的中國人將會更仔細地評估自己的支出。
然而,投資者相信中國市場的增長前景。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同比增長81%。與此同時,投資者的一半投資都集中在中國股市上,這表明商界相信中國經濟和市場的發展前景。考慮到中國當局計劃使消費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顯然中國將千方百計支持本國公民的消費活動。這意味著奢侈品製造商具有可爭搶的東西。貝恩公司預測,如果這種趨勢保持下來,到2025年中國將超越美洲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