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止加密貨幣“挖礦”對生態有害?

日本媒體寫道,中國禁止數字貨幣“挖礦”可能惡化生態環境。儘管中國一再因過量碳排放而受到指責,但《日本時報》指出,據瞭解,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消費國。相應地,如果“礦工”離開中國,他們將去其它通過較差生態方式發電的發展中國家。
Sputnik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對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採取禁止性政策。早在2013年,中國政府已對本國金融機構發出警告:比特幣可能存在風險。2017年,加密貨幣交易所和ICO被禁。今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宣佈,需打擊比特幣挖礦和與加密貨幣相關的交易,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中央發出清晰信號後,地方政府著手限制加密貨幣挖礦。內蒙古、雲南、四川和新疆紛紛出台相應的措施。此舉導致比特幣匯率暴跌,這點並不令人驚奇,要知道,中國在世界上佔這種加密貨幣算力的60%多。現在,中國的“礦工”或者賣掉自己的設備,或者尋找替代國家,將產能轉移到那裡。

專家:比特幣在中國沒有未來
據日本媒體報道,最近一個月,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加密貨幣商人,沒出現客戶問題。這些國家的電價也相對便宜。這樣,挖礦將逐漸轉往其它管理松、加密貨幣開採成本低的司法管轄區。但這些國家的可再生能源佔比比中國要低,他們可能因“挖礦”出現生態損失。據劍橋大學數據,每年僅挖礦全世界耗電高達133.68太千瓦時,比瑞典或烏克蘭的年度用電都多。根據中國社科院和清華大學計算,如果情況不發生變化,到2024年,中國僅“挖礦”的耗電將達296.59太千瓦時,相當於生成1.3億公噸碳排放。

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因此,從生態角度看,也不能不重視“挖礦”。此外還有其它重要的原因:非中心化加密貨幣的匿名性,為影子經濟發展中提供了條件。反洗錢、打擊資本非法流出,要比加密貨幣的使用更為複雜。此外,加密貨幣的不穩定性也帶來嚴重威脅。中國很多公民,在努力賺錢並將其投入到比特幣或其它數字貨幣中。有時,他們是在將自己的最後一點儲蓄拿出,有時用的是貸款資金。考慮到加密貨幣市場的難以預測性,個體風險有可能向金融系統和社會領域轉移。

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資源和基礎設施不能用於炒作,而要用於實體經濟。北京認為,貨幣數字化是客觀進步,但這種進步應在國家的控制之下。在國家數字貨幣研發方面,中國已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實質看,與比特幣相比,這完全是另一種更為有益的東西。

他說:“數字人民幣與加密貨幣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事物。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是一種商品,而數字人民幣則是法定貨幣,二者之間不存在取代的關係。另外,數字加密貨幣作為一種商品,本身沒有甚麼問題,關鍵在於全球範圍內對其大規模的投機和炒作行為,這種投機和炒作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上的。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確實存在數字法幣,比如數字人民幣。這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具有法幣性質的數字貨幣,是在原先法幣的基礎上採取了數字加密技術。不可否認數字法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博弈是客觀存在的。數字加密貨幣本身是一件商品,我認為我們不應該追求超出商品的利益。”

當然,“礦工”將蒙受一定的損失。畢竟,他們花掉實實在在的美元去購買設備。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算力,同時已經形成必要的設備和配件的供應鏈,比如比特大陸是世界ASIC礦機的最大生產商。專家賈晉京認為,儘管如此,挖礦限制並不意味著整個基礎設施將一無用處,還可將它們用於國家數字貨幣的發展。

中國禁止加密貨幣,受損的是礦工還是比特幣?
他說:“若是數字人民幣得以廣泛使用,無疑需要4G和5G網絡的支持,3G網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中國以外很多國家的網絡基礎條件,可能還停留在3G水平。另外,比特幣挖礦依靠大量的算力,中國目前佔全球算力的70%以上,數量非常龐大。我國打擊非法挖礦,這些算力未來將能夠轉化成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基礎設施,這也是數字人民幣的吸引力所在。”

目前,中國已有一些城市和越來越多的領域在測試使用數字人民幣。一些在線、離線零售商和出租車公司,也在與中國央行合作。不久前,北京和蘇州地鐵開始接受數字人民幣購票。暫時,有關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細節還少有人知道。據中國人民銀行通報,數字人民幣將在區塊鏈上運行,但是中心化的,發行和結算過程都由央行控制。發行將分成兩個階段:從央行到商業銀行,再從商行到消費者。這樣,對銀行系統來說,可使流動性風險最小化。中國政府還指出,數字人民幣還可用於沒有網絡的地區,使用的是NFC技術。在初級階段,數字人民幣將取代流通中現金貨幣供應,僅為內需所用。

中國在加密和數字貨幣領域的舉措,被很多國家看成是方向標。比如,中國自主研發數字人民幣,在帶動亞洲國家將本國貨幣數字化。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BIS系統65個參加國中的86%,積極看待本國貨幣的數字化問題。已有60%的國家開始測試,14%的國家在測試備好的數字貨幣。專家賈晉京指出,也就是說,如果國家數字貨幣進入廣泛流通,將使現有的以美元為基礎的世界金融體系發生巨變。

他說:“未來法幣一定是會走向數字化的,只是進程快慢的問題而已。而走向數字化以後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包括改變現在整個金融體系的結構和生態。比如在國際貿易中大家更傾向於選擇美元而不是本幣,原因在於美元更加方便。這種方便是建立在傳統貨幣中人工環節訓練更加成熟,以及渠道更加寬廣。若是所有法幣都是完成了數字化進程,美元方便程度的優勢基本也將不復存在。”

在此進程中,中國擁有相當大的佔有主導性地位的機會。目前,儘管人民幣2016年已被納入SDR貨幣籃子,但在國際結算中的佔比不超過幾個百分點。大多數國家還是以美元結算更為方便。另一方面,美國利用自己的地位,利用世界金融基礎設施,將其變成解決政治任務的大棒。經濟制裁、開除SWIFT系統,僅是華盛頓打壓競爭對手一系列傳統威脅中的部分招數。

數字貨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商和交易時間。這意味著,將不再需要SWIFT系統和代理行的整個基礎設施,從而減少交易成本。問題僅在於,需要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使各國系統能夠兼容。

中國在此方向已有所行動。比如,建立的BSN區塊鏈平台,是數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平台的意義在於,研發人員無需撰寫區塊鏈密碼,只將自己的區塊鏈開放碼在此平台上加載即可。這樣,可大大減少區塊鏈產品研發過程的成本,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機會。值得一提的是,與工信部的BSN系統相並行,中國還設立了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會有70位研究人員和專家,分別來自國家機構、科研單位、智囊中心和大科技公司。據悉,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為區塊鏈技術發展和運用制定全國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