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亂象整治:沈迷粉絲群體中有哪些危害?

中國中央網信辦決定整治“飯圈”。當局認為,它們極大危害了年輕人的生活,破壞了互聯網上的良好氛圍。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心理學家和曾經的“飯圈”一員同意這一決定。年輕人沈迷粉絲群體有哪些危害,粉絲對於明星的痴迷是如何出現的?請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文章中瞭解這一點。
Sputnik

粉絲的痴迷

中國“Z世代”因何將改變世界?
過去10年,真人秀節目和才藝比賽在中國流行,推動了社交媒體上粉絲群體的增長。這些粉絲群體的成員用各種方法支持自己的偶像,例如,呼籲人們為偶像投票,圍繞偶像製造各種轟動一時的事件,購買偶像代言產品。

同時,這些群體的“野蠻生長”也導致了粉絲被捲入欺凌、詐騙等事件的增加。

粉絲狂熱追星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2020年2月在熱播劇明星肖戰身上所發生的事情。當時,網上出現了粉絲寫的故事(名為《下墜》),作者在文中虛構了肖戰與他在連續劇中的搭檔王一博的浪漫關係。

肖戰的粉絲認為這個帖子具有侮辱性,不應在網上傳播,因此他們向官方投訴了Archive of Own (AO3)、LOFTER和Bilibili網站上的類似內容。2月27日,這些網站的用戶認為自己是肖戰粉絲行為的受害者,決定通過抵制肖戰代言的產品(雅詩蘭黛、伯爵、卡地亞)和他出演的作品的方式來報復肖戰和他的粉絲們,他們稱自己是肖戰的“黑粉”。這是針對明星肖戰大規模“粉黑大戰”的開始,後來這被稱為“227事件”。2月29日,AO3在中國的訪問權限被正式封鎖,這讓許多讀者感覺受到了肖戰粉絲的霸凌,因為正是由於這些人,讀者失去了自己喜歡的網站的訪問權限。

另一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今年5月。熱門網絡節目《青春有你3》因浪費食物而被停播。起因是一個特殊的打榜投票系統吸引了當局的注意:粉絲可以通過購買瓶裝乳制飲品並掃描瓶蓋內的二維碼來為他們最喜歡的選手投票。結果,粉絲們為了獲得瓶蓋購買了成箱成箱的牛奶,但瓶中的牛奶卻被倒進了水溝中。

當局的反應

在類似情況多次發生後,中國中央網信辦宣佈對極大危害中國青少年心理的“飯圈”開刀。因為這些粉絲群體中出現了欺凌、操縱、欺詐甚至非法散布個人信息等負面的互聯網現象。

有鑒於此,中央網信辦決定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行動將重點打擊以下行為:一是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投票打榜等行為;二是“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人肉搜索、侵犯隱私等

亞洲藝人成代言香餑餑:為何奢侈品牌紛紛看向東方
行為;三是鼓動“飯圈”粉絲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行為;四是以號召粉絲、雇用網絡水軍、“養號”形式刷量控評等行為;五是通過“蹭熱點”、製造話題等形式干擾輿論,影響傳播秩序行為。

監管機構說,將關閉解散一批誘導集資、造謠攻擊、侵犯隱私等影響惡劣的賬號、群組,從嚴處置 " 飯圈 " 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網絡水軍等違法違規賬號,從重處置縱容亂象、屢教不改的網站平台。

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公司、小紅書、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已經響應中央網信辦的號召,承諾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打擊無底線追星行為,清理有害信息,重點整治 " 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 " 行為,淨化網絡環境。

很難估計中國粉絲群體的真實規模。這些群體通常由盲目忠於偶像的20 歲左右的女孩組成。南華早報(SCMP)指出,據估計,2020 年粉絲群體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將達到 1000 億元人民幣(312 億美元)。

商業產品

中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雪萍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介紹說,追星的年輕人可能會冒著失去與現實的聯繫的風險,會忘記如何在社會中生活、尋找朋友、瞭解新事物和學習。

“對於青少年來說,追星首先是影響學習,因為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學習如何認識自己,學習認識世界,學習知識技能的時候。一個人的時間就這麼多,把時間用來學習建設自己,或是用去追星,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再者,正因為這些明星都是包裝出來的,所以長時間的追星對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們在追星的時候會沈浸在一種特別理想化的心理防禦模式,會想象這個明星是一個完美的人,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反而越追星越讓青少年自卑,越覺得自己是很糟糕很差勁的人,長此以往的話,青少年會容易抑鬱,因為他總覺得自己是很差的”,肖雪萍指出。

她認為,“現在所謂的明星其實都是市場化包裝出來的人,不是真實的人。因為明星是市場化的,包裝這個明星就是為了要盈利賺錢,但是青少年還不明白這個社會的複雜性,這樣就會導致他會在各種廣告的影響下去超出自己的能力過度消費,為了追星把錢花在一些不適當的地方,這個肯定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他們自己還沒有能力賺錢,這種過度消費是很不好的”

愛偶像=恨自己?

肖雪萍認為,青少年沈迷追星可能有幾個原因造成。一方面,這些青少年可能由於父母忙於工作,而缺少被關注。另一方面,青少年這樣是在試圖為自己找到一個可供模仿的榜樣,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可能缺乏這種榜樣。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這樣的人,那麼取而代之的就會是一個明星。

此外,她還指出,年輕人沈迷追星也可能是由於他們想要讓自己變得優秀、被喜歡,但又不願付出努力。

她說:“因為如果一個人想要讓自己變得很受歡迎、很優秀,正確的方式肯定是多學習、多閱讀,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來建設自己。但是他們以為只要喜歡了一個完美的人,就可以輕輕鬆松地變得那麼優秀,但是事實上一個人要想變得很優秀,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他不願付出努力,於是就選擇幻想一下”,肖雪萍說。

中國為何將明星寫入教材?
肖雪萍還說,“粉絲們在網上為了自己喜歡的明星互撕,表面上看來是在維護自己的偶像,但是事實上他們是在維護他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穩定性。因為當他在追星的時候,他是把這個人想象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他會覺得,如果我喜歡了一個這麼完美的人,是不是我也有機會、有可能變得那麼完美,也就是說他通過喜歡明星來對自己形成自我的期待。因此當他在網上看到有人去攻擊他喜歡的明星,他就會感覺到好像是自己被攻擊了,所以他就要去跟那個人去吵架。也就是說,當他在網上跟別人互撕的時候,其實是他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在跟自己鬥爭。”

學生時代的她曾為了追星浪費金錢,在網上陷入無謂的爭吵。

一名曾經的“飯圈”一員李玥(化名)在分享自己的追星故事時說:“我曾經在20歲上大學的時候,把一整個學期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都花在追星這件事情上。後來因為那個學期的學習成績出現了很明顯的下降,我才意識到我可能把過多的精力浪費在追星上,之後我就開始刻意減少對明星、飯圈這些事情的關注,然後就再也不追星了。”

今天,當生命中的這段時期已經成為過往時,她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承認,回想起來,追星極大地影響了她當時的生活。

她說:“一開始我以為喜歡一個明星不會對於我的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因為我既沒有像有些粉絲去機場接機,或者去明星的綜藝節目現場為他應援,也沒有花很多錢買一大堆明星代言的產品。我只是在網絡上關注跟這個明星有關的消息,如果他出了新專輯我就買一張來聽,他拍了新電影我就跟朋友一起去看。但是後來我才發現,哪怕僅僅如此,我卻在‘我是某某某的粉絲’這個身份里越陷越深。看到網上有人批評我喜歡的明星沒有演技,不會唱歌,我會覺得別人說的不對,進而花很多時間去寫一些佐證我自己觀點的話,為這個明星沒有實力也不努力提升自己找各種藉口開脫。”

而讓李玥不再追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與心理分析師肖雪萍提到的“明星包裝”有很大關係。李玥說,她發現偶像明星展示出的完美形象和他們本人的品性相差甚遠,這讓她失望。

她說:“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明星的‘人設’絕大多數都是明星的經紀公司有意包裝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明星能更受人喜歡。這些‘人設’其實跟這個明星本人的品質、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

然而,問題也有相反的一面,也就是它積極的一面。許多明星通過自己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鼓勵粉絲變得更好。例如,中國演員陳坤創立了Power To Go慈善組織,宣揚步行是改善健康和精神的簡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