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能在電動車領域超越美國?

中國公司小米決定組建自己的電動汽車生產部門。未來10年小米將向該部門投資100億美元。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為世界之最。中國政府也支持這一產業,至少已投資600億美元。幾乎每家中國乃至全球的主要汽車製造商都在爭取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如今非核心企業也在進入這個行業。
Sputnik

乍一看,小米加入電動汽車的決定似乎有些奇怪。眾所周知,這家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專門從事智能手機、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的生產。首先,一提起小米品牌,人們馬上就能想到物美價廉一詞。從小米的財務表現來看,對“廉價”的押注是成功的。 2020年公司收入增長19%,至377億美元,淨收入增長13%,至20億美元。這使這家公司的市值增至1000億美元。在智能手機領域,華為因為受到美國制裁,使小米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中國應避免重蹈美國覆轍
然而小米公司這次做出生產昂貴的高科技產品(尤其是電動車)的決定是認真的。小米的新部門將由公司創始人雷軍親自掛帥。他表示,公司清楚啓動電動車的生產將需要數百億美元的投資,並且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準備時間。但是小米不願吸引外部投資者,以保持對電動汽車業務的完全控制。雷軍承認,這將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創業,他將竭盡全力使其成功。

這裡的確有需要努力的地方。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是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去年中國銷售的此類車輛比第二大市場美國多100萬台。難怪世界上大多數以某種方式開發了電動運輸技術的汽車製造商都試圖從這塊大蛋糕中分享到一塊。特斯拉已經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全產業鏈工廠。投資得到了回報。去年馬斯克的公司在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最多,為13.5萬輛。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國初創公司蔚來Nio(超過4萬輛),其次是小鵬Xpeng(2.7萬輛)。分析公司Canalys預測,今年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將增長50%以上。中國市場的爆炸性增長與政府的支持密切相關。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能源與環境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鼓勵電力運輸的發展。

許勤華說:“我認為與國家的規劃密不可分。無論是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還是根據十八大、十九大和四中全會的內容,包括碳中和的承諾,中國都需要加大推進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佈局。所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或者產業的推進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政策的指向性和支持。另外,技術突破也是一個原因。畢竟與過去相比,當前電動汽車的技術更加有創新的發展。我想這一髮展既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也與汽車行業為了適應時代需求不斷進行嘗試突破有關,是上下合力的一個結果。”

中國對電動車的需求受到政府補貼和各種激勵措施的鼓勵。補貼隨電動車的價格以及特定車型在電動牽引下可以行駛的距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平均而言,去年電動汽車購買者至少可以獲得18000元人民幣(合2800美元)的補貼。據媒體報道,今年補貼將削減至14400元。但是除了中央政府的補貼,通常還有地方政府補貼。這樣一來,電動車的成本不會比具有傳統內燃發動機的同類汽車高出許多。但是對於大都市居民來說,還有另一個重要優勢。電動車不受適用於傳統汽車的一些行政限制。在某些地方可以免費註冊登記,而給一輛普通車上牌通常需要支付多達10000元的手續費。例如,在北京,限號行車規則不適用於電動車。電動車在一天內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城市行駛。最後一點,一些地方為電動車開闢了免費停車場。

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放棄內燃機傳統汽車而轉向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推動力。當然,關鍵技術的開發暫時還不是在中國。但許勤華專家認為,中國可以為推廣這些技術提供巨大的消費者需求。

她說:“科技的突破和創新是全世界通力合作的成果。不過中國的特殊作用在於能夠提供一個大規模的市場,從消費側讓創新技術能夠得以應用。眾所周知,所有的科技創新最艱難的一點就是如何在市場被廣泛應用。畢竟再好的技術如果沒有消費市場,也是無用的。而中國這樣的市場對於全球無論是創新的需求還是創新的應用,都是特別好的。”

中國將依靠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安全
然而這種現象也有相反的一面。當市場如此迅速上漲時,就有過熱的威脅。當購買潮到來時,與這個方向和技術沒有任何聯繫的公司也開始嘗試從事流行商品的生產。例如,中國水泥製造商或開發商突然決定開始生產芯片。幾年前區塊鏈領域也出現過類似現象。2018年數十家在國內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受到監管機構的檢查甚至被除牌,因為事實證明,它們的區塊鏈有名無實。電動汽車所處的境況也有泡沫即將來臨之跡象。不僅如此,從百度到阿里巴巴幾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認為以某種方式進入快速發展的電動汽車行業是自己的義務。傳統汽車製造商,甚至初創公司也都參與其競爭。許勤華專家認為,一定的過熱難以避免,但他相信,無論如何隨著時間的流逝,市場會把一切擺平。

許勤華說:“任何國家特別炙手可熱的行業,各方投資無疑都會特別多,自然也會出現市場過熱或者飽滿等情況。但是無論是政府層面給予的政策性關注,還是市場本身的自我調節,供需最後都會調整反應過來。”

儘管如此,中國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沒有完全被挖掘,並且增長很可能將是長期且可持續的。明年電動汽車預計將佔中國新車銷量的9%-10%。此外汽車製造商仍需遵守配額規定,不得不銷售一定數量的新能源汽車。

國家將繼續刺激這一市場。要知道,目標是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另一個問題是,僅靠補貼還遠遠不夠。電力運輸的使用必須方便。國家和汽車製造商也正在這方面採取某些措施以吸引消費者。 2019年中國平均每天建造約1000個電動車充電樁。到今年年底充電樁的數量已超100萬,在充電樁數量排名第二的歐盟,僅計劃到2025年達到100萬的水平。 Nio等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推廣快速換電技術。這一設想一旦成功,那麼開這種車輛將很方便。跟開內燃車輛一樣,無需等待很長時間即可為電池充電,在專門的站點,更換電池僅需幾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