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並非標誌兩國將陷入"永久性對抗" 更多象徵兩國關係進入新時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3月23日電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不應被視為兩國將陷入"永久性對抗"的標誌,更多象徵著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中美之間原有的認知、判斷甚至是相互溝通的方式都將面臨重塑。
Sputnik

中美關係在拜登執政後改善了嗎?
當地時間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這不僅是美國新政府執政以來的中美首次面對面會晤,同時也是中美元首除夕通話後的首次高層接觸。雙方在開場環節充滿火藥味,轟動世界。

錢峰說,中美兩國首次高層面對面對話於19日在安克雷奇結束。當布林肯不顧基本外交禮儀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時,楊潔篪也罕見地對美提出嚴厲而直白的批評,並堅定地講出"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 美國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或許正是因為中方堅定而強硬的立場,才使這次對話最終成為一場"坦誠、建設性的交流",並推動雙方達成繼續高層溝通、致力於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合作、建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等一系列成果。

專家認為,如果從開場的"火爆"場面以及雙方並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等這些指標評判,此次兩國高層對話似乎是兩國新一輪衝撞的開始,很難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對話,但如果將其置於特朗普執政四年間中美關係極度惡化、跌無可跌的大背景下看,雙方原本就不奢望通過這次對話就能使雙邊關係止跌回升,主要目的都是想借對話闡明立場, 摸清對方意圖,更好贏得兩國關係議程的主導權,而非隔空鬥狠。因此,能夠基本穩住現狀、避免繼續惡化無疑就是一個進步,無需用以往的標準來評判成敗。

美國制裁兩名中國新疆官員
錢峰同時指出,安克雷奇會晤中罕見的開場外交衝突預示著中美關係今後的艱難歲月。尤其在經過特朗普政府四年動蕩的中美關係後,兩國迅速改善關係的前景黯淡。過去四年間,美國朝野敵視中國的氣氛濃厚,履新的拜登政府很難脫離前任設定的對華軌道。在國會及輿論的緊盯之下,拜登政府只能表現出對華強硬姿態,以緩解來自反華勢力的壓力。即便在中美有潛力合作的領域,拜登政府也須謹言慎行,隨時面臨反華勢力的攻訐刁難。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此次對話之所以比很多觀察家預估來的要早,揭示著中美之間確有不少利益所系,兩國也並非無法進行溝通。

關於短期內中美是否有望再次舉行高層對話這一問題,錢峰表示,正如敲碎和融化阿拉斯加的巨大冰川一樣,中美關係前景無疑艱巨複雜,短期內改善回溫的難度很大。但此次對話不應被視為兩國將陷入"永久性對抗"的標誌,更多象徵著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中美之間原有的認知、判斷甚至是相互溝通的方式都將面臨重塑。正如布林肯所說,此次雙方也討論了包括伊朗、朝鮮、阿富汗事務等"利益一致"的領域,以及貿易和經濟等存在分歧的問題。相信雙方在歷經新一輪政策評估之後,兩國會再次舉行類似層級的高層對話,也不排除後續會展開一些事務層面的務實會談。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期間,雙方圍繞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雙方認為對話是及時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雙方同意按照兩國元首2月11日通話精神,保持對話溝通,開展互利合作,防止誤解誤判,避免衝突對抗,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雙方都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