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次會談一開始氣氛就很緊張,如果不說是醜聞般的開場白的話。通常在開場白部分,各方都要發表一個簡短的禮節性致辭,但這次的開場白卻變成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激烈辯論。期間各方不僅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而且也對對方進行了指責。當時的氣氛是如此緊張,以至於其他在場者甚至懷疑本次會談是否會結束。中方極其嚴厲地回應了美國的所有指責,而且對中美關係最尖銳的問題直接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和不滿。
然而會談還是繼續了下去。也許華盛頓最初想要進行某種對抗,儘管它可能還沒有做好遭遇中方如此猛烈抵制的準備。會談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表示,會談“強硬而直接”,但沒有具體說明他們討論的內容和結果。楊潔篪則表示談判是建設性和坦率的,但同時指出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仍然存在矛盾。
張昕教授說:“中美‘2+2’阿拉斯加會談期間,雙方首次在這一層級比較清晰地表明瞭自己的基本立場,闡釋了雙方各自政策的優先度以及所謂的政策紅線。從這一角度來看,會談應該是取得了效果。並且這也是雙方核心外交團隊的首次面對面正式會晤,在這一級別的外交官和外交政策的制訂者層面,彼此有一個面對面相互瞭解個人風格和談判風格的過程是必須的。同時在現階段中美恢復高層對話,把美國前任政府期間擱置的對話機制重新啓動,也是扭轉了負面趨勢。不過我認為此次會談不會對雙邊關係的走向產生決定性影響。”
然而,正如中國外長王毅在與美方進行談判時所指出的那樣,美國就在會談前夕對中國官員實施了新的制裁,這絕不是友好的舉動。王毅明確表示,中國還指望在美國領土上能受到更友好的歡迎。順便說一句,中國每年都要發佈美國人權報告,但這次沒有在安克雷奇會談之前發佈。但美國的政策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俄羅斯也一樣,仍然堅持即使不是粗暴也是強硬的路線。拜登發表的言論,連特朗普都不會。正如張昕專家指出的那樣,總的來說,當前的美國政府只是前一任的延續。
張昕說:“美國新政府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基本態度與政策走勢更多地是前任政府的延續,政黨更替和新舊領導人個人風格的差異並沒有讓美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發生革命性變化。當然相對於特朗普而言,拜登個人或者其團隊在界定和表達對華看法時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更多地強調價值觀外交。從此次阿拉斯加雙邊會談上也可以看出,布林肯和沙利文等都在反復強調美國不僅是在代表自己,也是代表他的一系列盟友跟夥伴。不過總體來看,結構性因素才是決定雙邊關係走向的要點。”
張昕說:“中俄加強協調這一大的趨勢肯定是存在的,只是不一定單獨針對美國。因為當前雙邊關係發展的動力已經比較強大,雖然對美政策在三邊關係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維度,但是中俄不會把自己的政策協調單一地捆綁在對美政策上。實際上中俄間可以協調的政策很多,比如全球抗疫問題,包括雙方在疫苗上的科研生產和發放,我想這也是此次與拉夫羅夫外長進行會談的一個重點,而這與對美政策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拜登在競選期間曾許諾,他將繼續在關乎美國利益和普遍價值的根本性問題上向中國和俄羅斯施壓,在可能實現互利合作的方面,華盛頓將設法與莫斯科和北京尋求共同語言。一方面,在這個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進展。與特朗普不同,拜登與俄羅斯延長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與中國恢復了氣候對話。另一個問題是,美方的無端指責以及對關乎他國“核心利益”的事務進行干涉,所有這些都有可能破壞旨在開展對話的所有努力。即使在有對話可能的情況下,也可能讓關係出現新一輪的惡化。要知道,正如歷史所表明的那樣,美國參加的大多數戰爭不是在共和黨“鷹派”執政時開始的,而是在向世界推廣美國共同價值觀的民主黨人上台後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