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視中國為自己的主要敵人

美國人不再將俄羅斯視為主要威脅,而認為威脅來自中國,《消息報》援引羅伊德·里根研究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的數據證明瞭這一點。
Sputnik

中國或對美國新軍事戰略作出回應
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37%)認為中國是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的國家。只有16%的受訪者把俄羅斯視作敵人。此外美國人對“中國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持負面看法,對中國境內侵犯人權感到關切,並希望美國繼續支持香港事件。上一次類似調查是在2018年進行的。特朗普開始的持續了三年之久的對中國“政治抹黑”的政策影響了公眾輿論,這一點不足為奇:大多數把中國視作威脅的都是共和黨人。3月2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瓦瓦蓮金娜·馬特維延科解釋說,美國當局需要不斷“樹敵”,以增加軍事預算。昨天是俄羅斯,今天是中國。新政府上台後,情況沒有改變。冷靜的拜登的言論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他脾氣暴躁的前任還要嚴厲。

不久前拜登批准了一攬子拯救美國經濟的新措施。按照“報紙”網的說法,這筆款項將很快進入美國市場,並可能使其他國家的商品市場“過熱”。專家們警告說,“進口性通貨膨脹”有可能使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不堪重負。首先這條消息讓中國政府擔憂。正如該報專家解釋的那樣,中國尚未解決本國的國債問題,國債因疫情反而增加了。此外,據說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經受金融泡沫的考驗。如果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停止為經濟復蘇注入數萬億美元和歐元,那麼將給發展中國家造成悲劇性的後果。

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俄羅斯也開始談論所謂的“進口性通貨膨脹”。大量注入美國市場將首先刺激美國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之後考慮到其經濟規模,將加速全球通脹。“報紙”網採訪的專家普遍同意這一預測,儘管也有不同的聲音。Vax Capital AG董事會成員基里爾·維赫連採夫表示:“我們認為,不會出現‘進口性通貨膨脹’,因為這個概念本身在本世紀初就不靈了。這是由於股票市場的發展而引起的,當時大量消費者開始購買股票,而不是購買其他電視或汽車”。 人民友誼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安德烈·吉林斯基認為,“美元對美國經濟的進一步推動可能會在2021年底導致美元貶值。”

Freedom Finance的分析師瓦列里·葉梅利亞諾夫認為,“進口性通貨膨脹”確實主要威脅到中國和其他原材料淨進口國,例如印度或土耳其。 “中國的擔憂與國內價格上漲沒關,但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放緩有關。成本上升可能會降低中國的生產速度,而北京現在對此並不滿意。 GDP增長放緩確實危險,尤其是當GDP增長6%已經作為中國2021年及未來五年的目標之時。對於俄羅斯的企業而言,即將到來的美元通脹並不重要。但是商品資產的通脹是危險的,這主要會打擊那些為國內市場工作的生產者。同時,根據Freedom Finance專家的預測,拜登會給俄羅斯農民、石油生產商和冶金工業帶來好處:這些部門的增長恰好應歸功於“進口性通貨膨脹”。

2021:中國經濟將有哪些優先方向?
北京明白中美對抗不能持續太久,並且可能會給大洋彼岸兩個國家帶來災難,因此正在盡一切可能使美國新政府坐到談判桌上。《獨立報》的文章寫道,美國人同意並接受了這一建議。

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討論拜登執政後兩個大國高級官員第一次會談的細節。預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中國外長王毅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會談。會談的籌備工作保密。北京和華盛頓都未正式確認將在安克雷奇舉行2 + 2會談。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說:“鑒於雙方都對此感興趣,我認為會談會舉行的。

要知道,儘管政治關係惡化,但在過去兩個月中國對美出口增長21%。也就是說,雙方貿易規模仍在增加,而不是減少。在兩國經濟需要改善關係的時候,加劇矛盾簡直非常荒謬。顯然拜登還想表明他對華政策與特朗普不同。他是想表明他準備與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如果中方能考慮美國提出的條件。”

馬斯洛夫認為,所謂經濟協議的第二部分的問題日顯突出。第一次簽署是在疫情前夕,即2020年1月。 “儘管中國非常認真地履行了義務,但該協議的第二階段本應運作。本應在第二階段擴大美國公司向中國市場的准入,遵守美國公司的專利和其他權利,並擴大美國銀行在華業務範圍在中國。也就是說,美國當然對中國感興趣。但是中國對美國更感興趣,因為它不想失去美國市場。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俄羅斯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