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島鏈部署針對中國的進攻型導彈,包括陸基巡航導彈和配備高超音速滑行戰鬥部的中程彈道導彈,將需要相當完善的基礎設施。
除了將要部署機動式導彈系統的基地外,還應為其建立巡邏區,準備各種可能的陣地以進行戰鬥值班和發射導彈。俄羅斯使用機動式導彈系統的經驗表明,此類系統對空間的要求很高。否則很難確保其隱蔽性,而這是此類系統保護自身的唯一方法。
部署投入戰鬥值班以遏制中國的機動式導彈系統需要徵用大片土地,這可能會成為就部署基地進行政治協調時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與日本和韓國協調時。這兩個國家均有人口過度飽和及地塊價格高昂的困擾。而且部署導彈不僅僅是地塊分配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會遭遇當地居民的反抗,他們的地產或因鄰近軍方設施而價值嚴重縮水。
此外,日本不願承擔部署美國導彈而產生的高昂價格,這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經驗表明,對於此類行動,中國會採取極為嚴苛的經濟和政治打壓措施。日本目前顯然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同時,相關問題落實到實際層面可能要到2025年,而在此之前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另一個可能部署導彈的地區也許是擁有大片土地且價格低廉、人民較為貧窮的菲律賓。隨著杜特爾特上台執政而走上多樣化發展道路的菲律賓也不願接受這種破壞穩定的美國武器。但是情況也可能在幾年間發生變化,也許美國會為此作出重大努力。
如果導彈得以部署,中國很可能會通過大幅增加針對該地區美國基地的中程導彈數量來抵制。同時,中國對於保護數量尚且不多的洲際彈道導彈免受美國侵害的擔憂將加劇。這樣一來,在這些島嶼上部署中程導彈,甚至對此類計劃進行討論,都可能促使中國急劇擴充本國核武庫,尤其是增加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和核導彈潛艇的數量。
這樣一來,亞洲就可能進入“導彈外交”時代,這使人聯想起冷戰時期的歐洲局勢。同時,導彈因素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以及經濟和人文交流領域,都可能成為地區分裂的重要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