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歐洲在對華關係上應走自己的路

“歐洲觀察家”(Euobserve)最近刊文稱,2020年以燃放政治煙花而告終。煙花並不是由鮑里斯·約翰遜,而是由歐盟同中國完成投資協議談判而點燃的。
Sputnik

德國外長希望拜登能清理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
人們在期待著新年假期的早日到來,但卻很少有人相信雙方能在年底前結束談判。歐洲人最終還是出於務實的考量而做出了自己的戰略選擇。當然,這份協議需要歐盟付出一定代價,但是仍然利大於弊。儘管拜登的勝利可能讓布魯塞爾感到一點的輕鬆,但在後特朗普政治生活中歐洲不會為了被保護而急於投入華盛頓的懷抱。拜登以某種懷舊之情宣佈,他將重新讓美國充當談判桌上的主人。他選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已經在推特上敦促歐洲與華盛頓協調對華立場。但是歐洲不能再等待了,歐洲主權大國正在獨立行動。歐盟表明瞭它是獨立的。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協定使美國公司比歐洲公司更具優勢。既然如此,拒絕與中國達成協議將給布魯塞爾造成經濟和地緣政治損失。歐中投資協議意味著,儘管布魯塞爾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的競爭對手,但只要需要,與北京的合作就不該中斷。根本無法忽略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那麼,比如說,如何與中國合作應對全球變暖?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也不是中國的朋友。但這並沒有妨礙它們在拜登當選美國新總統幾天之後簽署RCEP協議。拜登的願望已無法實現。他談到民主,談到全球領導地位,但美國卻正在走下坡路。從這一角度來看,馬克龍、默克爾、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有更務實和現實的態度,Euobserver總結道。


中國將依靠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安全
眾所周知,中國在普及太陽能方面付出很大努力。門戶網站“電力技術”(Power Technology)的文章問道,中國能否利用氫能做到這一點?中國每年生產2000萬噸氫。這使中國成為最大氫生產國——中國生產世界氫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儘管氫主要用於工業,但一些中國項目專門把氫用作“環保”目的。在過去三年中,中國已經建立了61個加氫站,開發出第一台氫燃料電池車,並成功測試了氫燃料飛機。電力技術援引“一帶一路”綠色倡議中心的一項研究(GBRI))報道稱,中國正在加速氫應用的發展,包括氫燃料運輸。此項研究強調,目前氫應用的關鍵領域是儲存以某種其他方式產生的電能。金融和技術的限制阻礙了該領域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其生產成本昂貴,難以存儲且基礎設施的落後。然而,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及氫氣的廉價存儲(在氫氣中存儲一千瓦能源的成本已從2010年的500美元降至2020年的60美元)表明,未來氫能將像太陽能一樣普及。在現階段,不僅民營企業計劃很重要,而且國家給予的支持也很重要。在中國這種“共生”正在成功實施。對於政府而言,這是減少碳排放的另一種途徑。“電力技術”的文章最後寫道, “對於電力部門而言,這是新的機遇”。


比特幣早期投資者已成億萬富翁
《福布斯》專欄作家肯尼斯·拉波扎(Kenneth Rapoza)認為,是中國影響了比特幣的上漲。他說,世界上第一種加密貨幣的匯率急劇上升與螞蟻集團的問題並非無故吻合。《福布斯》想借此表明,比特幣正成為中國富人的避風港:不管原因如何,他們都害怕失去自己的財富。在G10國家的所有貨幣中,人民幣與比特幣的關聯度最高,約為84%。這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越強,比特幣價格就越高。而歐元和比特幣之間的關聯度不超過75%。比特幣對人民幣的這種依賴有幾個原因。首先,在人民幣兌換成外幣以及從中國出口資本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很大一部分中國富人更喜歡匿名加密貨幣錢包來儲存自己的資金。此外,中國有很多分散式加密貨幣的用戶——人民幣與比特幣的交易有一段時間曾佔90%以上;在挖礦方面中國仍然保持領先地位。儘管中國禁止使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但中國用戶之間的場外加密貨幣交易數量仍然很高。最後一點,創建數字人民幣的中國項目也有助於普及加密貨幣。儘管原則上該項目旨在取代分散式加密貨幣,但中國電子支付系統的發展導致了加密貨幣在百姓中的普及。《福布斯》的文章最後寫道,在你無法投資房地產市場或美國證券,而歐洲證券又提供超低收益的時候,加密貨幣則成了用人民幣存錢的少數選項之一。


NIO股價創下新紀錄後發行13億美元可轉債
據《海峽時報》報道,中國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NIO)計劃在中國市場上超越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特斯拉。《海峽時報》寫道,該公司發佈了全電動轎車ET7,售價為44.8萬元。特斯拉Model 3的起價為26.5萬元。然而NIO植入許多創新。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加和自控系統的改進,這家中國製造商提供了電池更換的概念——無需充電,專用換電站的用戶只需更換新電池即可。這比等待充電要快得多。到今年年底NIO承諾將在全國範圍內運營500個這樣的換電站。 NIO去年遭遇了財務問題,但今年公司從合肥政府所屬的機構那裡獲得了10億美元,並從中資銀行獲得15億美元信貸。蔚來汽車去年售出43728輛汽車。公司把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等全球汽車製造商視作自己的競爭對手,《海峽時報》最後寫道。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