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新綠色聯盟?

對東亞地區來說,這個秋天因各國政府堅決轉向氣候導向經濟而引人注目。中國首先表示,準備在2060年之前把碳排放量清零,接下去日本和韓國決定在2050年之前把碳排放量清零。對這些大型經濟體來說,碳排放是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後果。中國生態學家認為,各國在綠色發展問題上協作的必要性甚至可能壓倒他們之間的分歧。
Sputnik

現實,抑或是不易實現的想法?

科技部長為何把“創新”擺在十四五規劃的核心位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底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時表示,中國將在206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日本首相菅義偉和韓國總統文在寅也緊隨其後,分別承諾將在2050年前擺脫碳排放。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能源與環境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認為,在中日韓三個國家中,中國面臨的任務最為艱巨。

“目前來看中國的壓力相對較大,因為我們的能源需求還在增長,能源結構正在優化。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提出這一目標是展現大國擔當。當然,也是基於我們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基礎上所設定的”,——許勤華說。

按照世界經濟論壇網站上的統計數據,中國2019年的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佔27.2%。日本的碳排放量佔世界碳排放總量的3.3%,位居第5位;而韓國佔世界碳排放總量的1.7%,位居第9位。

許勤華認為,中國領土的範圍、人口基數以及“世界工廠”的稱號,確實使這個任務變得更艱難,但對中國和另外兩個國家來說,這個任務都不被視為是完不成的任務。

“目前存在兩個變量,一個是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口增長量;二是科技發展速度,特別是低碳技術的研發。我們可以看到,東亞地區的人口不會像非洲、南亞那樣增長,比如韓國和日本都已經達到了峰值,而中國也已經提出要放開三胎的政策。雖然有政策的推動鼓勵,但是我們基本已經可以確定人口總量不會出現大幅上升。同時地區經濟經過疫情的打擊,也需要時間來緩衝。再加上科技的突飛猛進對低碳排放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那麼當正面作用大於負面作用時,對於是否能夠達成目標,我個人是持樂觀預期,並報以相對謹慎的態度”。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系兼東方學院教授項目負責人丹尼斯·謝爾巴科夫對日本實施計劃的看法有點不太樂觀。

“日本現在是世界上碳排放量居第五位的國家,該國能源平衡表的87%依賴熱電站。日本核電站因2011年福島核洩露事故而關閉,只有幾個核電站重新啓動。2012年日本時任首相野田佳彥在福島核洩露事故後很快宣佈,日本將在2040年前完全放棄核能。因此日本政府在未來10年建議投入運行新熱電站。考慮到這兩個因素,日本現任首相菅義偉把希望寄託在‘綠色能源’上,也就是說寄託在所謂的可再生能源上。但可再生能源在日本能源平衡表中的比例僅佔11%,發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極大的投資。”

雖然規定了最後期限,但分析師們的看法是韓國無論如何都會施壓,從而使中國與他們一起實現“碳中和”。在2049年年底時,擺脫碳排放可能成為致敬新中國建立100週年紀念的最佳禮物。

合作或者競爭?

“除了象徵意義外,這些政治責任是對市場釋放的強大信號。這尤其涉及到中日韓三個主要的貿易夥伴,三國也是巨大的煤炭銷售市場。但這裡重要的是指出,中日韓三國政府與近年來的亞洲大型公司步調一致”,——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日經亞洲》(Nikkei Asia)上撰寫專欄文章中寫道。

中國正成為全球技術開發的重要參與者
比如,韓國韓國國民銀行(KB Financial Group)、韓國三星物產公司(Samsung C&T)和韓國電力公司(Kepco)已經採取減排措施,放棄煤炭,雖然仍十分依賴煤炭。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商——泰國卜蜂集團(CP Group)前陣子承擔了達到碳排放為零的責任。不久前,東南亞最大的油氣生產商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也加入了這些公司的行列之中。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觀察到同一個目標不僅把國家任務聯合起來,也把商界任務聯合起來的過程。

亞洲三個最大經濟體是否會為了在環保方面開展合作而聯合起來?

“我認為存在這種可能性,——許勤華認為,——因為像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減排和保護地球等主題是國際通用的,是人類綠色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決定了我們今後發展的前景,在這方面大家是共同利益大於差異”。

許勤華還相信,合作將超過3個國家的框架。她還介紹了俄中兩國在這個領域的協作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像俄羅斯還加強了與中國在低碳技術和可再生能技術方面的科創合作,以共同努力改善環境問題”。

許勤華認為,這可能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本首相菅義偉和韓國總統文在寅聯合地區領導的關鍵領域。

在本該於今年11月舉行但被推遲到2020年11月舉行的英國格拉斯哥國際氣候會議舉辦前,關於新領導單元是否已經形成這一點將為外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