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第三艘航母將在2025年前服役

中國第三艘航母將在2025年前服役。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誌對此進行了報道。
Sputnik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完成海上試驗訓練
該雜誌指出,第三艘航空母艦將配備先進的電磁彈射器系統。這種系統可以更快地發射艦載機。第三艘航母的出現將標誌著中國朝建立全球性武裝力量邁出的新的一步。通常認為,一國至少需要三艘航母才能使其始終處於戰備狀態,因為這些航母需要定期維護並用於訓練人員。目前中國軍隊擁有兩艘航母。第一艘——“遼寧”艦,由蘇聯航母改造而成,並於2012年開始服役。第二艘是“山東”艦,是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此類艦。但它沒有電磁彈射系統。這意味著甲板只能容納較少的飛機。另外,這種船所能攜帶的燃料和武器也比較少。據《日本亞洲評論》稱,第三艘航母服役是至2025年新的五年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新五年規劃:中等發達國家收入的創新強國
日本另一家媒體《日本時報》分析了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討論的中國新的“雙循環”戰略。該報就“雙循環”問道,這是一種旨在繼續刺激內需、同時堅持經濟改革以及對外經濟開放的戰略嗎?還是在遠離外界的條件下加強經濟自給自足能力的方針?該報指出,一方面,中國官員強調“雙循環”並不意味著經濟封鎖。發展內需的方針起自2006年。只是這個因素應該與出口和投資一起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此外,擴大國內市場將需要更多的進口和外國投資,因此雙循環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的增長機會。另一方面,正如《環球時報》指出的那樣,“雙循環”是對美國經濟霸凌政策的抵制。對中國而言,減少對不友好國家(例如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依賴非常重要。因此,未來,隨著中國進口替代品的增長,對外經濟聯繫將減弱,中國將主要依靠與友好經濟體的合作,包括在“一帶一路”等倡議框架內。《日本時報》接著簡要介紹了中國經濟的歷史。該報指出,多年來中國一直依靠出口增長,其競爭力得益於廉價的勞動力。但是由於人口因素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國失去了這一優勢,因此要確保進一步增長,就必須實現勞動生產率的飛躍。這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完成。《日本時報》寫道,由於許多國家試圖遏制中國的技術發展並限制獲得先進技術的可能,中國別無選擇,只能發展自己的實力。該報預測,中國很可能會繼續奉行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互動政策,而不會關起國門。但是一切還將取決於其他國家的行動。 《日本時報》最後寫道,如果來自外界的經濟和技術壓力政策繼續加大,“雙循環”或許會成為“新鐵幕”戰略,使中國能夠獨自生存。


美國商務部:訪美中國學生和商務人士數量大幅減少
不過,就目前而言,與其說是中國,不如說是美國,試圖與外界隔離。根據Techcrunch的數據,美國今年僅向中國公民發放了808張F-1學生簽證,比去年減少了99%。還不僅針對中國留學生。發放給印度、日本、韓國以及墨西哥年輕人的此類簽證也都相應減少了88%、87%、75%和60%。特朗普政府煽起的仇外情緒、甚至種族主義情緒的增強,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這種簽證的減少。在美亞裔學生因同學騷擾而被迫離開美國的情況越來越多。但是,華盛頓最近一段時間散布的“間諜綜合徵”般的言論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曾張開雙臂歡迎中國公民,但這些人反而是中國的宣傳家和間諜,以記者、教師、科學家的身份作掩護。2018年美國國務院加大了在某些技術專業學習的中國學生獲得簽證的難度。 Techcrunch最後寫道,如果說在奧巴馬政府執政期間他們可以獲得五年簽證的話,那麼現在他們獲得一年簽證甚至都很難。


美國會專家預測:美國公共債務到年底將佔GDP的98% 到2050年將增至195%
美國多年來依靠中國為本國預算赤字提供資金,而中國卻為此付出了代價。但如今形勢正在改變。華盛頓為恢復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經濟,計劃出台的第二輪一攬子刺激措施將增加預算赤字。截至八月赤字已達3萬億美元。 CNBC指出,與以往一樣,計劃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這一赤字,但尚不清楚誰將購買國債。中國繼續削減對美國證券的投資。如果說2015年北京持有1.24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的話,那麼現在中國只有1.06萬億美元。今年中國購買日本債務證券的規模增加了近兩倍。中國正在千方百計減少對美元和美國經濟的依賴。首先,與美國關係的惡化促成了這一點。此外,華盛頓多年來一直在指責中國人民幣被低估。然而,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出口收入以及相應的外匯儲備繼續下降。這也減少了中國對美國債務證券的需求。私人投資者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但中國多年來一直是這些證券的主要持有者。 CNBC認為,美國現在必須考慮如何解決預算赤字問題:如果採取所有刺激措施,預算赤字可能達到GDP的20%。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