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利用藍色貽貝殼合成整形外科手術用材料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NUST MISIS)研究人員的參與下,利用藍色貽貝(Mytilus edulis,也稱海虹、青口、食用殼菜蛤等)的貝殼合成了對機體安全且抗菌性能高的整形外科手術用材料。
Sputnik

研究結果發表在陶瓷類國際知名期刊《陶瓷國際》(Ceramics International)上。

中國整形醫生向俄羅斯同行學經驗

醫學植入物(implant)的感染迄今仍是整形外科手術的一個主要問題。上述研究的共同參與者、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NUST MISIS)功能納米系統和高溫材料系工作人員葉甫根尼·科列斯尼科夫表示,借助於製造帶有抗菌活性的生物材料,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在製造新型骨組織或替換受損骨頭的材料中,最受青睞的是羥基磷灰石——它是骨頭和牙齒的主要礦物成分。這種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輕易融入骨組織及其附屬的組織部分。此外,它能夠與骨組織的年輕細胞互動,正面影響細胞的生長和分裂”,——科列斯尼科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台介紹說。

目前,羥基磷灰石作為填充物和覆蓋物,被應用在頜骨頜面手術、口腔手術和整形手術中。發達國家的學者們利用蛋殼、珊瑚、魚刺和其它種類的原料來生產羥基磷灰石。但由於合成的難度高,大量生產羥基磷灰石目前仍是困難的任務。

印度、俄羅斯、朝鮮共和國的學者團隊在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大學(NUST MISIS)客座教授戈帕魯·卡隆卡朗(Gopalu Karunakaran)的牽頭下宣佈,通過微波合成的途徑、利用貽貝貝殼簡單快速生產環保材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研究者們證實,所得材料將在移植手術時使用。為防止可能的移植物感染,這些微粒與鎂離子一起煉製合金。

“鎂被選中,是因為鎂離子擁有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活性。在一個中年人的體內,存在24克鎂。倘若機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鎂,可能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骨質酥鬆”,——科列斯尼科夫解釋說。

學者們在斑馬魚(zebrafish)的胚胎上對所得材料的毒性進行了評估,確定這種材料是安全的。他們認為,這有助於把新型材料用在醫學中生產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