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甚麼難以挑起亞洲對抗中國?

中國外長王毅在歐洲爆發COVID-19疫情之後首次出訪。中國官方指出,此行旨在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係。近來美國在歐洲國家一直在極力煽動反華情緒。然而大多數亞太國家則相反,並沒有試圖遵循美國地緣政治利益而採取對中國公司實施制裁、限制經貿合作等行動。
Sputnik

王毅:中歐始終是合作夥伴 不是競爭對手
例如,在最近舉行的美國與澳大利亞年度部長級會議(AUSMIN)中,澳外長瑪麗斯·佩恩在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談後表示,澳大利亞將根據本國利益做出自己的外交政策決定。瑪麗斯·佩恩強調,澳大利亞當然不會在共同價值觀上妥協,但表示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合作。澳大利亞外長以此向美國盟友明確告知,堪培拉不會支持華盛頓反華鷹派提倡的拒絕與中國合作的政策,也不會加入美國的反華統一戰線。兩國在此次部長級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澳大利亞對新疆、香港、南海等問題表示關注,但另一方面,拒絕承擔與美國共同巡邏南海的義務。

與許多亞洲國家不同,甚至與中國沒有共同邊界的澳大利亞的例子說明瞭美國的亞洲盟友所處的窘境。一方面,華盛頓正企圖將中國的崛起誣稱為對自由主義價值觀和普遍的世界秩序的全球性威脅,並呼籲其他國家加入美國的反華統一戰線,以遏制中國。其中包括,限制中國電信公司進入本國市場,在爭議海域開展聯合巡邏,拒絕參加“一帶一路”倡議,共同譴責中國採取被華盛頓認為是與自由主義和民主價值觀相矛盾的行動。

澳大利亞新法是否會觸及中國利益?
起初澳大利亞在對華關係上試圖與美國保持同步。堪培拉是最早禁止華為進入本國5G網絡建設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還主動提出對中國阻止新冠疫情蔓延的行動進行獨立國際調查。但是這些舉動引起了北京的強烈回應。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80%的關稅。北京後來禁止從澳大利亞四個最大的屠宰場進口肉類產品。結果,澳大利亞發現自己按照美國的節奏起舞,卻要獨自承擔了其後果。對於一個其三分之一產品出口到中國且對華貿易額接近1700億美元的國家來說,與中國進行經濟對抗的確不可接受。

美國在亞洲的許多傳統盟友盡量在對華關係上保持克制,並不急於按照美國利益而行動。由於菲律賓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美國對菲律賓作為該地區反華運動的盟友寄予厚望。然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一再明確表示,自己國家更願意保持平衡,不會支持。今年2月菲律賓宣佈終止兩國簽署的《訪問部隊協議》,雖然該協議隨後被延長了六個月。同時杜特爾特意外地宣佈拒絕參加在美國主導的傳統軍事演習。北京對杜特爾特採取了友好的步驟。即使是最近因邊界事件使兩國關係嚴重惡化的印度,也不急於正式對華為宣佈禁令。儘管根據許多西方媒體報道,印度移動運營商收到了非官方的指令,減少中國製造商在基礎設施中的份額,但在國家層面,還尚未針對中國公司採取任何官方措施——畢竟印度的數字化發展處於危險之中,而與中國合作將能使費用減少三分之一。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亞洲國家在對華關係中儘管有自己的困難,但也不想按照美國的要求行事;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捍衛本國的政治利益。

笪志剛專家說:“很多國家沒有選擇和美國共同起舞的原因,一是重視與中國的政治外交互信,以及在經貿人文往來方面的密切合作;二是更考慮本國長遠的發展和民生需求。另外,我個人認為這也展示了各個國家外交的自主性和對於推動區域一體化的期待。在中美激烈的博弈中,各個國家可能都不願意做出明顯有損本國利益的選擇,這也不符合他們的長遠發展目標和戰略。因此在中美之間摸索一個符合自己國情的相處之道,對於亞洲國家而言,更多地可能是一種選擇。”

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為30%。今年第一季度末東盟國家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貿易額同比增長6%,突破1400億美元,而中國與美歐貿易因大流感而下降。 2019年中國-東盟貿易額達6440億美元。可見,亞洲國家是中國僅次於歐盟的第二大夥伴。

歐洲對中國也非常重要。這可解釋中國外交官們對與歐盟關係的日益重視。如果說華盛頓對布魯塞爾的影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大多數歐洲國家在對華關係問題上都持統一立場,那麼對於亞洲來說,美國的論據則並不那麼令人信服。實際上美國畢竟仍在繼續與亞洲盟友就軍事基地的駐軍費用問題爭論不休,進而使後者要考慮華盛頓對自己作為地區安全保證者的義務的承諾。美國單方面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表明儘管加入TPP的11個國家佔全球經濟的13%,但參加該協定對美國根本沒有好處。由此產生的空間最終可能會被中國填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表示,中國正在認真考慮加入TPP的可能性,並非偶然。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中國將成為TPP參與者中最強大的貿易國,從而取代美國成為該地區的主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