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基礎研究作為本國創新技術進步的基礎

中國36所主要高校開始啓動基礎科學的專項計劃以促進發展國家《強基計劃》框架下的科學、技術和創新人才。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李洪堅博士說,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我們無疑需要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因為這是未來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基礎。
Sputnik

為何西方對俄中兩國在科創領域的合作感到不安?
強基計劃於1月初通過,重點放在一些科目上,這些科目不再對考生有特殊要求。

該計劃稱,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李洪堅博士對教育系統的這個變化解釋說:“如果地基都沒有被夯實,只依靠一些短平快、急功近利的專業,是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的。“

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許多大學在內的中國主要大學將開始為9月份新學年開始的特別教育計劃選拔最優秀的大學生。

按照甚麼樣的標準將為此計劃選拔大學生,每所大學將自行決定。兩個月後將進行的高考結果也可能被考慮在內。

李洪堅說:“強基計劃”是作為招生改革試點,類似於原來的自主招生計劃,鼓勵有意願的優秀生源學習基礎學科,可以理解為培養未來科學家或研究人員的一個計劃,服務於未來國家的重大戰略。這些人不一定本科畢業就去就業,更多可以繼續在本專業深造,或跨專業學習,將來去做研究或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李洪堅強調說,這些專業的課程更偏重於基礎理論和方法,距離現實應用有一定距離,因此在課程結束後他們需要在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獲取在具體領域應用的實踐經驗,比如參與到一些具體的研究項目或實習。如果缺乏相關實踐,本科一畢業就直接找工作,部分同學可能會在開始時遇到一些困難。

李洪堅說:“基礎學科更加側重於研究,需要與實際的領域相結合,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都是從事其它具體工作的一個基礎。比如學習數學的畢業生可以從事大數據、人工智能或IT信息化的研發,因為這些領域的研究都需要數學知識來支撐。基礎學科所能延伸擴展的領域很廣,或許學習基礎學科的畢業生在找工作初期沒有非常合適的工作,但是他們只需要再學習一些知識,便能進入其它領域。而沒有基礎學科作為敲門磚的話,很多人是無法從事大數據研究等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的。“

中國國家教育部的網站上稱:“從新學年開始被選出來的大學生們將參加中國主要實驗室的工作。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台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強基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