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在創新領域合作的高水平不僅越來越經常表現在科技界,也越來越經常表現在部委層面。上周,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強調,在俄中兩國越來越積極地實施兩國大型戰略項目的背景下,兩國在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得以成功推進。12月初,俄羅斯聯邦科學與高等教育部部長米哈伊爾·科丘科夫在會見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時指出,在中俄科技交流年期間,預計將舉行800多項活動。
馬友君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2019年是中俄合作比較成功的年份,應該說也是承前啓後的一年。在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即將收官之際,回首這一年中俄不僅在經貿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特別是在航空、航天、核能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包括莫斯科地鐵建設和5G合作等項目,我認為中俄的合作都可圈可點。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交流年,兩國涉及了眾多科技合作項目,我想雙方在2020年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但俄中深化科技合作讓西方政客和研究者們感到不安。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國際網絡政策研究室發佈報告,對俄中兩國在通信、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領域的協作不斷增長表示不安。
© Sputnik / Yulia Kozlova在俄中兩國越來越積極地實施兩國大型戰略項目的背景下,兩國在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得以成功推進。
在俄中兩國越來越積極地實施兩國大型戰略項目的背景下,兩國在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得以成功推進。
© Sputnik / Yulia Kozlova
報告中指出,俄中兩國的密切協作是對美國壓力的回應。報告作者們呼籲“對民主有同樣理解”的國家聯合起來,及時回應由俄中合作所帶來的所有挑戰。
馬友君認為,“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西方國家一直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根據中國的發展經驗,我們一直是向前發展的,所以遏制是暫時的,發展是永遠的。中國與俄羅斯開展科技合作,不僅符合中俄兩國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發展趨勢,任何遏制的措施都行不通”。
馬友君還指出,西方國家從未停止過對俄羅斯和中國施壓,從未停止過制裁俄中兩國。相反,他們未來可能繼續為俄中在任何方向發展合作製造障礙。他認為,有鑒於此,俄中兩國在此情況下的唯一出路只能是擴大雙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