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是否離得開美國科技?

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證實,美國禁止供應芯片的可能額外制裁將不會影響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撰文報道,華為公司發言人稱,公司可以輕易把美國產品替換為其它國家的相似部件。
Sputnik

美國未必能完全阻止向中國供應芯片
此前有報道說,美國國務院、五角大樓、能源部、商務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加強海外生產商品控制規則的可能性。按照現行規則,在美國境外生產的商品,只要製造時哪怕是採用了25%的美國備件或技術,都需要美國貿易部的出口許可證。加強規則建議把這一門檻下調至10%,而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降至0%。如果修訂案獲得通過,那麼華為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台積電)將不能向中國大陸的公司供應部件,因為台積電的高科技芯片是採用美國設備生產出來的。

如果去年5月採取的制裁被華為公司輕易化解(只有禁用谷歌服務例外,從而導致海外市場對華為新型智能手機的需求降低),那麼現在華為遭遇的問題可能要嚴重得多。從智能手機,到基站,再到轉換器,華為公司的任何產品在生產中幾乎都採用台積電的芯片。因此,公司現在在積極補充庫存。儘管今年一季度是“危機性的”,但台積電報告稱1至3月淨利潤翻倍,至38.9億美元。台灣生產商台積電承認:這一切的發生是因為正在積極加大部件採購量的華為公司。

據《日經亞洲評論》援引華為公司發言人的消息報道,華為公司對美國可能出台禁令沒有感到不安。華為發言人稱,總是能夠從韓國三星集團(Samsung)、台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以及日本、歐洲,甚至是中國本國的公司採購到類似芯片。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龔洪烈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實際上,如果美國確實加強出口管制措施,華為公司要轉向其他芯片生產商也會比較難,因為這些生產商同樣依靠美國技術。

他說:“從目前來看,尤其在芯片等高端產品的生產領域,其他國家仍然無法取代美國的技術,並且短期內想要接近或超越美國的可能性也較小。因為這涉及到複雜的產業鏈,歐美企業居於整個產業鏈的頂端。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後發國家在這樣一個產業領域中有非常多的短板,而這些短板不是短期之內就可以克服的”。

中國專利申請量首超美國
華為發言人說,即便通信巨頭華為無法自己組建芯片生產,但中國有著不少其它公司在這個領域發展。的確,在《中國製造2025》綱領性文件中,中國當局下達任務:在2025年前使進口替代率(包括芯片)達到70%。一些中國芯片生產商取得了技術成就。華為現在就從上海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 )進口一定比例的部件。的確,這裡指的是未來幾代的芯片。武漢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不久前宣佈開發128層堆棧的3D NAND閃存芯片試驗樣品。目前世界上尚未有一家公司系列生產這種芯片。包括韓國三星公司在內的其它公司也在積極研發這種產品,但目前尚不清楚,誰將首個安排系列生產。

龔洪烈說,在美國確實封鎖本國技術的情況下,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無論是芯片生產商,還是芯片消費者。但美國未必將採取如此徹底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外國生產商不得不發展本國技術,因為他們不能放棄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而美國最終將失去各國對本國產品的需求。

“就科技領域而言,我想美國對非美國公司施加壓力的作用應該不會很明顯,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些公司必須尋求市場,如果失去龐大的市場,對公司本身就是極大的損失。即使是美國的芯片公司,實際上對美國政府的限制也不以為然。若美國完全收緊政策,或將在短期內給華為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在整個5G產業,美國也只是在某些領域技術處於領先,並沒有產業集群。而當前產業集群則主要分布在其他國家,尤其是在中國。因此美國的限制手段長期來看是一把雙刃劍,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可能要採取該政策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別大”,——龔洪烈說。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將簽署這些規則的修訂案。至少,2月在討論把列入貿易部出口管制清單(CCL)的美國技術採用比例降至10%的可能性時,特朗普曾反對這些措施。他表示,“不想使其它國家與美國無法做生意。”他說,擺在自己案頭的大多限制建議與國家安全問題沒有任何共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