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在國際結算中可能廣受歡迎

據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消息,香港和泰國正在研究區塊鏈跨境支付雙邊系統。系統還暗示使用專門研發的數字貨幣。但據報道,這一系統將不在國內流通,而只是用在跨境支付方面。
Sputnik

中國放鬆對比特幣監管或因懼怕天秤幣?
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早在2017年,他們就在考慮發行加密貨幣的可能性。但經研究後得出結論:這種工具不適合用於國內市場上的零售支付,因為香港在無現金結算方面的支付基礎設施本來就相當高效。此外,不清楚哪類服務用加密貨幣來支付更方便,如果利用現有的結算手段就能完成任何網上購物,那人們何必需要加密貨幣呢。
然而,香港金融管理局認為,加密貨幣可以大大簡化國際結算程序。目前各國銀行需要開設往賬(Nostro account),才能確保進行國際結算。幾個銀行可以加入業務鏈,視銀行數量而定,結算需要2到7個工作日。而利用區塊鏈科技有助於避免開設往賬的複雜程序,減少中介數量。這樣,各國之間的區塊鏈交易如果不是瞬時的,那麼至少會比傳統方法快很多。
去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泰國銀行簽訂了關於共同研究借助區塊鏈技術開展跨境交易可能性的諒解備忘錄,項目名稱是Inthanon-LionRock。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現在雙方獲得了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開發出了以美元資產為保障的專門加密貨幣,以及香港和泰國之間的跨境區塊鏈-網絡。內部試驗顯示系統工作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現在,香港和泰國共有10個銀行參加項目。其中包括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HSBC)、眾安銀行有限公司(ZA Bank Limited)、泰國盤谷銀行有限公司(Bangkok Bank Public Co. Ltd.)、鷹泰銀行(Krung Thai Bank Public Co. Ltd.,又名泰京銀行)、渣打銀行(泰國)有限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Bank (Thai) Public Co. Ltd. )。目前區塊鏈-走廊以測試格式運行。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系統對其它司法管轄範圍來說可以定標。實際上,目前還沒有宣佈香港和泰國之間的加密-結算系統的正式啓動日期。
加密貨幣:從投機炒作到金融監管工具
儘管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已經確立了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但整整一系列的其它國家正在考慮實施本國加密貨幣的可能性。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說,發明加密貨幣的初衷是為了借助新科技改善效率,降低結算壁壘,尤其是國際結算的壁壘。但周小川說,加密貨幣同樣可能對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產生震蕩效應。因此,圍繞應該如何管理加密貨幣、央行在此過程中應該起到何種作用出現了辯論。中國宣佈,已經在研發本國的數字貨幣,它即將代替流通中的現金(M0)——可能大大簡化支付系統。但是,雖然已經很久前就已經放出了消息,但中國數字貨幣仍處於高度準備階段,目前正在進行試驗,仍像過去一樣不清楚計劃何時發行。
比特幣是世界上第一種加密貨幣,由一個筆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或一伙人發明,作為分散且不受任何監管的支付系統而創建,以應對2008年經濟危機。比特幣的基礎是自由意志主義思想,創建者認為危機是央行和大型金融集團挑起的,因此為了穩定世界體系,需要不受任何人或機構監管的貨幣。但大多國家的政府對此持懷疑態度。去中心化的超國家貨幣打破了國家對本國貨幣的壟斷。另一件事是作為比特幣發行和處理基礎的區塊鏈科技。人們逐漸瞭解,這種科技有助於把交易花費降至最低程度,並瞬時完成結算,甚至是國際結算。
結果,許多國家都在討論基於區塊鏈的現代支付系統的必要性。在去年11月巴西利亞的金磚國家論壇上,工商理事會討論了打造金磚國家加密貨幣事宜。金磚國家饒有興趣地考慮去美元化、轉而在本組織支付系統和本幣的框架下進行結算。為了進一步開展本幣結算,在金磚國家最新一次峰會上,成員國支持引進作為通過SWIFT系統支付的替代方案的統一結算系統的主張。
另一個問題是加密貨幣本身多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換工具,而是被用來記錄各方的債務。根據最嚴格的要求,加密貨幣可被認為是一種易於從一個法人手中轉交給另一個法人,並確認具體數額債權和債務的數字文件。金融數字化也可以在這方面實現。在完成跨境交易後,加密資產將被轉化為本幣,本幣仍然是一個國家內部唯一合法的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