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8000萬人口中剩17人未脫貧

新華網援引新京報報道稱,近日江蘇省發佈了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其中提到,江蘇省脫貧率達到99.99%以上,目前還剩6戶、17人未脫貧。該數據甫一曝出,立刻引發熱議。
Sputnik

對此,江蘇省扶貧辦針對種種疑問給出了詳盡解釋。該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江蘇省自行划定了年人均純收入6000元的脫貧標準。這一標準是按照精准扶貧要求,參照國家標準,根據城鄉居民收入中位數等內容確定。而“6戶、17人未脫貧”的數據,是通過國家和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台賬對比得出,且脫貧數據有動態進出,“6戶、17人未脫貧”是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的最新數據。再過一個星期,可能這個數據還會出現變化,但波動不會太大。

外媒:中國正在打破經濟神話

面對輿論熱議,江蘇省扶貧辦迅速給出回應,對脫貧數據對應時效、剩餘17人未脫貧的原因給出瞭解釋,這無疑回應了民眾關切。

99.99%、6戶、17人,這些精准到個位數和小數點後兩位的數據,在當地總人口逾8000萬的背景下,數據是如何得來的,的確會引人好奇,並引來了不少質疑。

實際上,通過當地有關部門的回應,我們能看到,6戶17人的未脫貧信息,其實是當地政府對扶貧數據的精准把握和靶向管理——

立足江蘇省經濟發展實際,制定三十多項貧困戶指標;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實現國家、省市縣、鄉鎮各級扶貧辦平台聯網管理,保證數據精准;對貧困戶情況近乎做到實時掌握;推出陽光扶貧監管系統。縱觀江蘇省近年來的動作,我們能看到一張面向貧困戶的信息網已然結好。

這背後既能看到技術的鼎力支持,也能看到政策的打通完善。

99.99%、6戶、17人,幾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落腳到當地實則是千頭萬緒的扶貧工作。而正是因為政府對數據管理水平的提高,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扶貧大數據系統的建立,才讓這種精准掌握成為水到渠成。這本來也應是精准扶貧工作的應有之義。

這些年在扶貧領域,數據聯網以及對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多,“智慧扶貧”已然形成。通過數據聯網,不同層級、部門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交換;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對貧困戶精准識別、準確畫像,分析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精准幫扶。

事實上,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國家行政管理體系在我國早已形成共識。這些年,除了用於扶貧,政府智慧管理還體現在公共服務的很多方面,比如教育、醫療、就業等。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這有利於政府轉變管理思路,更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務。

江蘇省敢於直接用數據說話,這份底氣既來自扎扎實實的脫貧攻堅工作,也源於對大數據管理的信心。數字精確是精准扶貧應有之義,在數據足夠精准的前提下,應當說這樣的扶貧成績就經得起審視。當然,當地在幫助這17人脫貧之外,也期待當地能通過“授人以漁”等方式,避免那些已脫貧者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