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計劃制定國企改革三年規劃。為提高國企效率,在一些領域可實施混合所有制,甚至部分私有化。但這不意味著,僅依託私企,像俄羅斯90年代那樣實施大規模私有化。國資委聲明中指出,將注重在國企中使用技術創新和先進生產,使其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
世界上各國引入創新都有著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比如美國,據國會預算辦公室資料,2017年聯邦預算用於研發的資金僅有1160億美元,而私企的投入量卻高達3330億美元。根據預算辦公室計算,總研發支出結構中,67%來自私營部門,24%來自國企,其它支出則由高校、專業學校和非商業機構承擔。對美國最近時間創新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創新的主要投入來自私企:谷歌、亞馬遜、優步和微軟,從自動駕駛汽車到人臉識別,不一而足。
在中國,很多技術創新被私營公司所運用。比如去年總額超過40萬億美元、世界最大的移動支付,幾乎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平分。第三大科技巨頭--百度,正在從事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究,並已經有了自己的自動駕駛車輛平台,且Apollo源代碼對外開放。華為集團在5G技術領域實現巨大突破,目前,該領域超過1/3專利歸該公司所有。
中國為何要將希望寄託在國企身上呢?要知道,傳統上認為,國企少有彈性,很難做出實時決策。但另一方面,中國進入到一個要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的時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耗費巨大。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私企對承擔這個重擔沒有準備。
在中國,很多技術創新被私營公司所運用。比如去年總額超過40萬億美元、世界最大的移動支付,幾乎被阿里巴巴和騰訊平分。第三大科技巨頭--百度,正在從事自動駕駛車輛的研究,並已經有了自己的自動駕駛車輛平台,且Apollo源代碼對外開放。華為集團在5G技術領域實現巨大突破,目前,該領域超過1/3專利歸該公司所有。
中國為何要將希望寄託在國企身上呢?要知道,傳統上認為,國企少有彈性,很難做出實時決策。但另一方面,中國進入到一個要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技術突破的時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耗費巨大。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私企對承擔這個重擔沒有準備。
他說:“民營經濟在過去40年中確實取得了從‘0’到‘56789’的顯著成就,但是其中存在一個問題,即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規模都不大,小打小鬧的發明創新數量不少,卻都難成氣候,無法形成未來的產業。要知道當前的創新從基礎研究一直到應用研究,都是非常系統性的項目,能夠轉化為巨大的產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實際上並不一定必須是私企或者國企,只是在中國特色的背景下,央企、國企的實力毋庸置疑。國營企業的首要任務就是支持國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這也是為何在西方高鐵和5G發展不夠順暢的原因,因為國民經濟建設並不賺錢,資本家誰也不願意去承擔。而在中國,這些都是由國營企業在支持,所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才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創新也是同一個道理,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功率又很低。那麼在中國民營企業不夠強大的時候,就需要國營企業肩負起這個任務。”
中國支持國企,是中美貿易爭端中的主要問題之一。華盛頓認為,中國通過這種方式,在世界市場上為本國公司人為製造競爭優勢。專家黃衛平強調,事實不是這樣的:中國國企在出口結構中的佔比不超過10%。
他說:“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總是從所有制角度看待,而是應該從運行機制來考慮。如果所有制明確,運行機制市場化我想是完全可以的。因為目前的國營企業在出口比例中只佔10%,雖然在國內市場形成壟斷,但是走向國際就會被淹沒,所以壟斷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另一方面,發展基礎研究的必要性,客觀上也在推動中國增加國企的分量。這一過程中,美國也起到促進作用。需要強調的是,華為和其它一些中企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清單,美國的設備、軟件和其它組件供應商,在沒有許可證情況下,禁止和中國夥伴搞合作。與此同時,中國一些技術產品,比如智能手機或監視器中的關鍵組件:圖形處理器和微電路,都是由美國公司供應的。在此條件下,中國企業購買美國組件的路被堵死了。中企不得不尋找其它供應商,從長期前景看,有必要從事自己的基礎學科研發,以保障技術獨立性。
美國已經明白,國企參與研發不足,正對科創生產效率產生負面影響。麻省理工大學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縮減國家支出,是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美國下一個10年中的生產率每年增長僅有1.3%,但在上世紀70年代國家支出高峰期,這一指數起碼要高出兩倍。